“一起理财”免费网络账本(帐本),非常活跃的网上账本和理财圈子(www.17lc.net)〖理财圈〗 → 网上理财受欢迎 销售误导须提防
查看完整版本:网上理财受欢迎 销售误导须提防
2010/3/15 12:26:31
[第01页] [] >>
  插上工行网银U盾,代小姐熟练地将一笔明天需要用的装修款从工行某短期债券型理财产品账户上赎回到活期账户,购买这个产品不到一个月,利息收入已超过了200元。代小姐介绍,闲置资金只要在网上"做点小动作",就可以获得比活期账户高5倍左右的利息收益。她所谓的"小动作",是指在网上签订一个"超短期高收益理财产品"的合约,将闲钱放进去。要用的时候,提前在上班日从网上赎回,当天或者第二天就能到账。"不需要去银行柜台人员那里做风险测试、排队、签字,在网上花一分钟就搞定。"
  工行深圳分行李小姐表示,由于时间成本低,各银行推出的网银理财受到广泛欢迎,产品也从以前简单的短期收益类扩展到证券、期货、黄金、外汇、保险等。根据金融领域的第三方认证机构---中国金融认证中心发布的最新"2009中国网上银行调查报告"数据显示,2009年个人网银用户比例为20.9%,比2008年增长了2%。在希望使用个人网银投资理财功能的潜在用户中,基金产品的购买预期最高,用户比例为51.1%;其次是保险,用户比例为40.4%。
  网银理财是把"双刃剑"
  和很多逐渐依赖上网银的快捷与简便的用户一样,幸小姐并没有留意,她所购买的超短期高收益理财产品合约条款上有一段文字:"本产品为非保本浮动收益类理财产品,本产品的任何预期收益、预计收益、测算收益或类似表述均属不具有法律约束力的用语,不代表投资者可能获得的实际收益,亦不构成银行对本理财产品的任何收益承诺。"
  这意味着她"5倍左右"的预测利息收益,有可能会变成负收益。对此她表示,合约写着这项明募集计划主要投资国债、央行票据、政策性金融等保本型风险很小的产品,一般不会亏损的。
  代小姐炒过几年股票,对资本市场有所了解。根据她自己在银行网站上做过的风险测试,她属于保守型投资者,因此购买这种超短期是合适的。但是,不少风险偏好大的进取型投资者就未必有这么理智了。
  据了解,在网银理财产品投诉领域,很大一部分就是未经过专业人士指导的销售错配---不合适的产品被不合适的人买走,因损失过大而产生纠纷。还有就是在消费者购买网银理财产品时,销售者一味夸大收益而有意无意隐瞒潜在风险,最终因亏损而产生纠纷。这也是网上金融产品至今未被监管部门完全放开的原因。
  2009年,深圳保险同业公会就曾要求消费者在购买投资类保险产品时,需要亲自到银行抄写"风险提示书"并签字,以此降低误导消费的投诉率。在证券市场,普通开户项目必须投资者本人亲自到场。2010年2月22日,股指期货正式启动,监管部门除了对开户者要求需具备50万元"雄厚财力"、参加过期货业专业培训,参加过股指期货仿真交易,无证券行业不良记录等众多条件之外,还规定了投资者的笔试须达到70分以上。
  今年6月网银或"互联互通"
  银行业和证券市场以网上银行和交易系统为纽带,形成了一个看不见的金融市场区域。证券市场上,用户通过使用通过银行第三方存管和网上交易软件,进行转账、申购、赎回、股票买卖等交易,都在一个虚拟的场所完成。
  如何维护虚拟市场的非现场交易的公开、公平、公正?早在1998年,银行就自下而上地提出过电子银行的监管要求,近年监管部门对证券期货公司信息化水平的要求也逐年增长。
  年初,来自央行的人士透露,今年6月份网上银行互联平台有望建成试用。该系统上线后,登录一家网银可操作其他银行的网银业务,网上银行"互联互不通"的现象将不复存在。
  安全性也是网银用户和商业银行重点关注的问题。尤其是网上银行的金融认证。据悉,目前央行正和工信部合作,对具有官方背景的金融认证机构---CFCA(中国金融认证中心)进行调研,将从准入、审计方面对其加强规范。同时,央行还将对银行提出安全技术管理要求,并逐步上升为行业标准,建立专业的评测队伍,每年对银行进行检查,形成年检制。
[第01页] [] >>
“一起理财”理财圈 © 2007-2025
Processed in 0.01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