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上中国外汇管理局局长易纲表示,"对于增持黄金的建议,会根据市场的情况慎重地考虑。"此言论一出,引发了黄金市场的热议,看好中国增持黄金的投资者大感失望,对此怨念颇深,市场悲观气氛浓郁,甚至有些脱离易纲原意,造成了广大投资者的误读。因此恒泰大通产研中心以客观角度去剖析中国购金事件。
首先并不是不增持,而是在具体操作上,要灵活掌握。作为国家行为,增加黄金储备必须考虑国际政治经济因素,比如南非、澳大利亚等国家的政策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售金计划等,同时,也要研究如何在场外进行交易。他举例说,我国增加黄金储备时,可以与上述几个黄金供应方展开协商,尽可能地以低于国际市场价格的买入价购入黄金。目前,我国仍有增持黄金储备的必要,但不能简单操作,买卖黄金需谨慎。"我国外汇储备中的黄金储备可以发挥价值稳定的作用。"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经管学院金融系主任李稻葵十分肯定地对《中国黄金报》表示,我国增持黄金储备具有积极意义,而且还应继续下去,但在具体操作方式上,可以灵活掌握。
其次购入黄金,要选择合理时机,无论是在金价还是在必要性上都要谨慎处理。
易纲表示,中国会根据市场的情况慎重考虑增持黄金。据介绍,中国现在公布的黄金储备是1054吨,全球排名第五。过去几年里中国以一个比较合理的价格增持了400多吨黄金。中国是全球第一产金大国,一年黄金的产量300多吨。同时,中国也是全世界黄金消费第二大国,一年消费400多吨黄金,仅次于印度。易纲说,研究显示,即使按最保守的估计,中国民间现在积累的黄金也超过了3000吨。
最后国家的政策正在向藏金于民转变,要让引导人民购入黄金,完成大规模的民间储备。这就引发出在很早之前,就曾提出过的一个呼吁"藏金于民",民间积累黄金也做为重要事项提上议程,而且中国的先天条件较为成熟,国民对于持有黄金有着传统的偏好,在当前阶段以及后续阶段,藏金于民一定是中国必行之路。这样,不仅变相的增加了黄金储备,在抵御经济风险上,提高了国家经济与金融的安全。藏金于民是投资者个人行为,恒泰大通产研中心会议中也曾多次提及,中国人口基数大,经济基础雄厚,过多的闲散资金闲置,这样势必会导致一定的资源浪费,然而放到银行当中,利息太低,不足以应对物价上涨,放置房地产当中,占用资金较多,且目前国家对房地产事业的诸多限制,也降低了投资者的热情,而且美元的持续贬值导致了其对手货币上涨,市场通胀加剧,所以黄金做为硬通货,在通胀面前黄金涨势坚挺,逐渐在市场形成一支独秀。但是从投资品种分析,购买金银首饰的数量远远高于购买投资型金条的数量,说明老百姓对于黄金投资一面还比较传统,同时也反映了我国的投资渠道不畅通,很多居民都习惯去金店、商铺去购买,而不是选择金融机构。所以鉴于以上种种原因,这就要求中国必须要加强金融机构的建设,开发出较为适宜的黄金投资产品,吸纳市场闲散资金进入黄金市场,这样才能达到藏金于民的目的,增加个人黄金存储量。而中国目前正在加紧开辟银行与黄金市场相挂钩,鼓励居民到金融机构去购买金条,而金融机构也在开发出新型的黄金衍生品来满足消费者需求,由此也可以看出,中国正在引导居民,把藏金于民为首要目标。
综合以上分析,恒泰大通黄金产研中心归纳出以下几点:慎重购金决不等于不购金,并不是不增持,而是在具体操作上,要灵活掌握。购入黄金,要选择合理时机,无论是在金价还是在必要性上都要谨慎处理。国家的政策正在向藏金于民转变,要让引导人民购入黄金,完成大规模的民间储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