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iweik88
2010/3/14 19:23:48
本期"消费新鲜事,维权新举措"聚焦预付卡消费问题。成都市工商局多次对"预付卡消费有风险"进行了消费提示,但服务类企业发放的预付卡依旧很多,选择这种消费模式的消费者也很多。
消费现象
预付卡折扣挡不住的诱惑
影响消费者判断的还是消费知情权得不到保障,其中最明显的就是价格机制不够透明。在购买预付卡的消费者中,最多的一类就是挡不住预付卡带来的折扣。比如,购买一张1000元面值的预付卡,就能当场享受5折优惠;如果购买一张2000元面值的预付卡,就能享受3折优惠;如果购买面值更高的预付卡,还有一系列"超值服务"赠送……预付消费的优势立刻呈现在消费者面前。
市工商局有关维权专家分析了预付卡消费的陷阱。套路一:变相强制消费,让消费者一套再套、越套越深。套路二:改变服务内容,提高使用门槛,限制预付卡使用或要求消费者多支付费用。套路三:退卡障碍重重,甚至有部分服务者携款而逃。
典型案例
19000足浴卡宣称能缓解疾病
2009年11月9日,60多岁的消费者李明霞来到红牌楼工商所投诉,称她于2008年11月份开始在武侯区某美容院购买足浴、肾保养卡,后来在商家的要求下陆续又购买了2次卡,总金额达19000多元,商家还称浴足和做肾保养可以缓解疾病。通过一段时间的浴足护理,消费者发现效果并没有该店宣传的那样好,而且按每周一次浴足的时间来计算,消费卡需要几年的时间才能使用完,消费者感到受了欺诈,要求退回余款。双方多次协商无效。红牌楼工商所工作人员在了解情况后指出商家在宣传方面存在夸大效果的问题,经过耐心细致的调解和反复沟通协商,一个长达一年的消费纠纷终于得到圆满解决,商家同意退还消费者足浴卡的余款14940元。
应对策略
四大对策防预付卡消费风险
市消协维权专家给消费者指出应对预付卡消费的四大对策:
对策一:消费者在购买预付卡前,要仔细了解经营者信息,是否正规企业。对策二:要确定自己是否有长期消费需求,建议不要一次性购买金额过大、年限过长的卡。对策三:办卡要理性冷静,最好签订书面协议,要求对方加盖公章,同时保留好发票。对策四:消费时注意核对余额是否缺失,保留相关证据,发生纠纷要及时申诉、投诉。
律师点评
预付卡消费应签订书面合同
四川发现律师事务所李刚律师指出,预付卡消费在2009年曾经是中国消费者协会公布的消费维权十大难点之一。
从律师的角度,李刚律师提出以下意见供消费者参考:第一,要签订书面合同,以便白纸黑字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第二,对经营者的资信要进行了解。第三,不要轻信经营者的虚假宣传和夸大宣传,一定要理性消费,以避免自己的损失。第四,如果遇到经营者携款逃跑的情况,消费者要第一时间向所辖工商所反映,并应及时向派出所报案。第五,消费者应该保管好签订的合同和消费凭证,一旦发现自己的权益受到侵害后,应及时凭相关证据向有关部门进行申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