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社会“未富先老”,国家有可能考虑采用推迟退休年龄的办法。若真如此,对个人的利益有多大影响,对个人而言利弊有几分?是否能考虑出台“柔性退休”政策,以更好地保障弱势群体,并提升“三高”人群的社会价值。
2010年2月第一期《求是》杂志上,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妇联****陈至立发表署名文章,再次提出,针对高层次知识女性和女干部与男性同龄退休等热点问题,要不断呼吁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
2月1日,上海市市长韩正在上海“两会”做报告,表示上海将试点柔性延迟领取养老金年龄,探索建立养老保险基金的多元筹资机制。
2月10日,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会议上提出,延长退休年龄在今年可望有实质性进展,首先解决的将是女性专业人才。
是否推迟退休年龄,这个已经被讨论了好几年的话题,再次成为焦点。
延迟退休年龄一定好吗?
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加速,养老金缺口日益增大,推迟退休年龄,等于延迟领取养老金的时间,这样就可以延迟社会保障福利支付,减轻社会负担。
这是问题的根源所在。
虽然政策拟定者有自己的苦衷和出发点,但在推迟退休年龄这一点上,不同的人群还是表现出不同的倾向性。
“随着居民健康水平的提高,可工作的时间也大大提高,60岁对不少人来说正是老当益壮的年龄。如果推迟退休年龄,既为国家减轻了负担,也让60多岁的人继续发挥余热,是个好办法。”上有人这样认为。
立刻有人反唇相讥:“你能熬得到65岁退休吗?如果一个人连工作的机会都难以获得,延长退休年龄,也就是推迟养老金开始领取的时间,将他推到更加艰难的境地,就是对这一部分人的不公平待遇。”
还有人认为,延迟退休会让年轻人难有作为。虽然“准退休族”和青壮年人士的职位、岗位很少有重叠部分,但如果推迟老者的退休年龄,“一个萝卜一个坑”,那单位、企业的个人发展空间将更加被束缚,干部的轮换就会变慢,间接影响了岗位的重新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