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ls179085343
2010/2/10 14:13:48
时下,喜欢使用信用卡的人正变得越来越多,但带来的"麻烦"也直线上升。有的"麻烦"因消费者自己而起,有的却是受到银行的影响。且看近日"3·15"消费者维权热线网挂出的两则最新投诉。
补卡费还是挂失费
王女士去年12月初丢失信用卡,随即要求挂失。发卡行客服表示,若次日下午3点前,王女士未再来电取消挂失,就进入正式挂失,到时会产生60元补卡费(注意是"补卡费")。
次日,王女士因未找到卡就没致电该行。12月底,她将信用卡欠款还清后要求销卡,客服称卡已挂失,没必要销卡,并称没有补卡就不产生60元补卡费。但今年1月,王女士却收到该行通知欠费60元(挂失费),她质问客服,为何之前都没告知挂失需要收费。一番折腾后,该行某负责人来电称是该行的失误,没有将费用解释清楚,但仍坚持要王女士还60元,否则就要影响她的信用额度。
点评:相关银行的处理决定其实颇为荒谬。既然责任在银行的事实已如此清楚,为何还要客户为此买单,并"胁迫"王女士若不还60元,就要殃及她的信用额度呢?这是否是银行"店大欺客"的惯性使然,我们不得而知。想来,此事倘有更多客户知晓,谁还敢与如此"赖皮"的银行打交道,毕竟钱款的事开不得玩笑。王女士区区60元,银行都能坚持"有错必不改",那么,万一大笔资金在银行出了差错,如何是好?
莫名开卡起纠纷
2006年,潘女士的单位给员工集体办卡用于发工资,但后来又说不用此卡,所以潘女士一直不曾动用。去年12月,她想把卡激活使用,但到发卡行一查,卡不知已给谁激活,且已欠年费50多元,逾期未还款4次,令潘女士产生个人不良信用记录。但问题是,潘女士从未致电客服激活开通此卡,期间也从未收到任何账单和催款电话。银行一查,潘女士的单位当年办卡时,也的确未留过她的任何信息。如此,究竟谁激活的卡就成了无头案。潘女士自然着急,莫名其妙背了个不良信用黑锅,要银行解决问题,竟一直无果。现在已影响到她办理其他银行的信用卡,连买房贷款也办不了。
点评:随着央行个人征信系统的逐步完善,个人信用记录已影响百姓生活各个方面。个人信用记录一旦出现问题,不仅经济会蒙受损失,更可能在办理其他事时处处碰壁,不受待见。现在潘女士踩上的恰恰就是一颗莫名的信用"地雷"。相关银行的态度也值得"敲打",难道说一直拖着就能解决客户的难题吗?自然不可能。如此做法,难保最后潘女士不奋起维护自身权益,这不,已经投诉到维权网站。只是银行推托责任的做法,怕是有害无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