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家庭收入得不到提高,医保和养老金体系没有完善,鼓励家庭消费就无从谈起。
如果我们能把国企分红制度改革在更大范围内推广,并引入奖励机制,确保企业利润直接进入财政部管理的公共资金中,那将迅速对家庭消费产生巨大刺激作用,并有效抑制部分企业的过度投资冲动。
降低中国整体储蓄率的方法很多,其中一些是有益的,另一些则存在弊端,并将对家庭和企业产生影响。
例如,经济增长放缓有助于减少储蓄。因为收入增长放缓意味着政府、家庭和企业可能将动用储蓄来维持当前支出水平。但这对于家庭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同时,经济增长放缓意味着投资将放缓,因此 “过剩”储蓄如何变动并不确定。如果经济陷入衰退,投资降幅超过储蓄降幅,这将使得中国相对于世界其他地区的经济更为失衡。
此外,人口结构的变化也会拖慢中国储蓄率的增速。储蓄率偏低的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会越来越大,更多老年人也决定将储蓄更多用于消费。但这还需要一段时间。
家庭消费游戏规则
应改弦更张
从根本上说,如果家庭收入得不到提高,医保和养老金体系没有完善,鼓励家庭消费就无从谈起。因此,与降低家庭储蓄率或刺激投资相比,我们更应关注如何提高家庭收入以及如何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在1998——1999年间,政府刺激消费的政策取得了显著效果,改变了家庭消费的游戏规则。当时取消了城镇福利分房,原来分配的住房以低廉的价格向租房人出售。通过此举,众多租房户取得了房屋产权成为房主,提升了家庭收入,削减家庭储蓄。事实证明,这一政策在此后的10年间对私人消费提供了重大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