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aosn110
2010/2/7 9:40:55
时间老人的步伐,真的走得太快了,我们还来不及细细品味收藏的那些事儿,2010年的曙光已升起在东方的地平线上……
2009年,是创造奇迹的一年,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乌云还来不及密布,我们的艺术品投资却爆发出一个又一个热点,令世间刮目相看,11月22日,在中国北京保利的拍卖场上,一件吴彬《十八应真图》手卷以1.69亿元人民币成交,打破了之前的1.34亿元徐扬《平定西域献俘图》,创下了新的中国绘画拍卖世界纪录,连同1.08亿元的曾巩《局事帖》与1.008亿元的朱熹、张景修等《宋名贤题徐常侍篆书之迹》,去年秋拍共产生了四件亿元拍品,当然这并不能代表全部,但它们标志着中国的艺术品市场已经进入了亿元时代。
贴上了"亿元"的标签,我们就匆匆地跨进了2010年的大门。新的一年会怎样?套用一句俗话:"明天会更美好!"但这"美好",不会从天而降,它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的时代大背景,还需要我们的耕耘、拼搏与创新。与此同时,更需要我们的理念与日俱进。首先,价值观的多元化。经济价值,无疑是重要的,但并非是唯一的。从"收藏"本质涵义看,经济价值是基生于历史与文化价值的,忽视历史与文化价值,就会让利益搅乱思绪。除此,收藏还有教育价值、怡情价值、求知价值等。任何收藏品都是历史文化的载体,收藏者就是收藏历史的人。其次,自身的个性化。每个收藏者的情况各不相同,就像每片绿叶都不一样。经历、兴趣、学识、财力、需求及客观条件,都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千万不要盲目跟风,千万不要超越自己的能力,其结果亦必然会适得其反。从"收藏"的功能讲,收藏品没有贵贱之分,高低之差的是收藏者的人格、品质与情趣。再次,藏品市场化。市场化是什么?是交流,是流通,是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渠道。一个成功的收藏家,就要学会通过市场的功能,丰富藏品的来源,提升藏品的层次,练就鉴赏的眼力,培育投资的胆识。不懂市场流通的收藏者,很难成为一位成功的收藏家,走市场之路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因为市场永远是块磨刀石。再其次,心情常态化。急功近利,其结果必然会利益薰心,而利益薰心的结果逃不了走火入魔。所以,收藏者一定要拥有一种良好、平和与平常的心情,更何况,事实告诉我们,生活中早已没有那么多的元代青花、官窑瓷器、名家书画,但有的是名不见经传的收藏品。要心情常态,就要学会"风物长宜放眼量 ",耐得住寂寞。
风风火火的2009年留下太多的故事,我们的明天会更美好,愿天下之收藏者在2010年中用自己的双手采摘丰硕的成果。
上海市收藏协会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