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的艺术品秋拍在一片惊叹声中落下了帷幕。其实,仔细品味那些"看不懂"的天价背后,除了作品本身的价值之外,藏家舍得花钱无疑也是非常关键的因素。
艺术品投资是一项能增值的消费,但需要一个健康的投资心态。有一位香港资深收藏家这样认为,进入艺术品收藏市场,买家首先要抱着一种对艺术的虔诚态度,你是真的热爱艺术,而不仅仅是跟风和盲目投机。因为艺术品是不适合短期投资的,需要收藏来等待其价值升高。以海派名家陆俨少的作品为例,改革开放后,国家对陆俨少的作品收购价为每平方尺15元,上世纪80年代初涨至每平方尺100元,以后又升至每平方尺1000元。到了1990年,陆俨少山水画的价格每平方尺高达1500美元,那时确实吓退了不少人;可是到了2000年,陆俨少的作品在海内外市场上大幅攀升,精品价格从每平方尺3万元跃上5万元乃至10万元,再一次验证了投资艺术品"长线是金、短线是铜"的至理名言。所以,买画其实也是一项长线的消费。
那么,投资者如果打算花钱买画,究竟该如何选择呢?中国艺术品市场决定了对普通消费者而言,只能走一条循序渐进、从低端入手的道路,因为这条路风险相对小一点。低价原创市场里有很多较优秀的艺术家,他们有才气、有精神、有创意,也有足够的技艺,他们缺的只是名气。对消费者而言,务虚名则是最容易犯的错误。
有些粗浅的道理大家是可以明白的:第一,艺术品走进中国家庭是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第二,随着经济的发展,艺术品始终存在着水涨船高的增值效应,那些10年前卖一两万元的作品,现在大多在三五十万元以上了;第三,在商品市场中,中低端的需求总是大于高端需求的,所以价格低的东西总容易出手变现,而且风险小很多。
今年的市场会更加精彩,把握好投资机遇,在欣赏中享受书画增值的乐趣。
江苏省收藏家协会常务副秘书长、江苏省收藏家协会书画专业委员会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