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表现非常好的基金或多或少都与股票有关,因此,我们选取了三类与股票有关的基金做了一个点评,希望能为您以后选基金的时候提供参考。
股票型基金:
天弘价值:最失意的股票型次新基金
天弘价值2009年以来的表现极差,根本原因是该基金缺乏有效地策略前瞻性判断能力,像该基金二、三季度大幅减持和增持机械行业,只是紧跟市场而不是提前布局下个热点,这就提高了基金的建仓成本。背后缺乏强有力的研究支持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天弘价值持股以大盘为主,持股相对分散,前十大持股集中度仅为30%左右。该基金的策略前瞻性能力较差,对市场走势和下一阶段热点判断不准;但该基金操作极其灵活,资产配置和行业配置更多的是采取紧跟市场变化及时做出调整。该基金具备一定的个股筛选能力。
表1、天弘价值收益情况
天弘价值 | 近一季度 | 近半年 | 2009 年以来 |
基金净值增长率 | 17.26% | 17.58% | 31.27% |
+/- 同类型 | 2.34% | 3.21% | -38.28% |
+/- 基准指数 | 0.41% | 3.00% | -65.45% |
同类型排名 | 53 | 74 | 184 |
同类型基金数量 | 217 | 204 | 184 |
东吴双动力:熊市明星失去动力
东吴双动力在2008年的熊市下表现突出,主要通过降低股票仓位取得了成功,成为熊市下的业绩明星。但是,近一年、近两年的业绩表现令人十分失望,在同类型可比基金中排名几近垫底。特别是在2009年股市强劲反弹的格局下,该基金净值增长率仅为33.20%,大大落后于同类型基金和基准指数,在同类型184只基金中排在倒数第二位。
在资产配置策略上,该基金在年初受到了保守配置的惯性影响,增仓较慢;随后的几个季度中经常进行仓位的波段性调整,但短线时机的把握并不准确。从选股上看,在各季度间该基金积极改变选股方向;但对市场投资主线变化把握并不及时,较晚跟进市场变化而非提前布局导致基金难以获取超额收益。
表1、东吴双动力收益情况
2009-12-31 | 近一季度 | 近半年 | 2009 年以来 | 近两年 |
基金净值增长率 | 16.62% | 10.29% | 33.20% | -27.44% |
+/- 同类型 | 1.70% | -4.08% | -36.34% | -11.25% |
+/- 基准指数 | -0.23% | -4.29% | -63.51% | 1.16% |
同类型排名 | 62 | 179 | 183 | 120 |
同类型基金数量 | 217 | 204 | 184 | 143 |
偏股型基金:
宝盈鸿利:进退失据的绝对收益理念
宝盈鸿利是一只偏股混合型基金。具体的来看,该基金近一年、近两年、近三年和2009年以来不同时间段的业绩表现都是处于同类型基金的最后一名。
2009年宝盈鸿利累计收益小于10%。其原因之一在于基金不合现实的绝对收益理念:该基金试图借助股票配置最低0%的契约,通过资产配置来实现绝对回报。但是这一理念并不符合市场现实,且极难操作。实际运作反而造成该基金上涨中建仓犹豫,错失时机;而上涨之后过早减仓,锁定收益。在一季度末该基金股票持仓比例仅为4%,在行业中绝无仅有。原因之二是宝盈基金整体较弱的投研团队,从宏观、行业到个股层面对基金运作提供的支持均较为有限;同时基金经理投资能力一般,在选股和配置上均无特别建树,因此造成了该基金2009年业绩远远落后市场。
表1、宝盈鸿利收益情况
宝盈鸿利 | 近一季度 | 近半年 | 2009 年以来 | 近两年 | 近三年 |
基金净值增长率 | 5.77% | -7.46% | 9.37% | -39.93% | 50.87% |
+/- 同类型 | -8.91% | -21.92% | -56.73% | -27.94% | -61.94% |
+/- 基准指数 | -11.08% | -22.04% | -87.34% | -11.34% | -97.43% |
同类型排名 | 57 | 57 | 57 | 57 | 41 |
同类型基金数量 | 57 | 57 | 57 | 57 | 41 |
易方达平稳增长:契约限制了基金业绩
易方达增长是一只偏股型基金,曾经是基金行业早期的一只明星基金,以业绩稳定著称。而近三年来该基金的整体业绩表现下滑明显;更令人失望的是,该基金2009年以来的业绩表现在同类型57只可比基金中排在第56位。
易方达平稳增长早期之所以业绩突出,主要原因在于市场环境整体处在下跌或震荡中,资产配置的作用并不突出,易方达平稳通过选股体现出明显优势。而在2006年以后,大起大落的市场环境使得资产配置重要性凸显,易方达平稳增长的产品设计失去优势。业绩趋势性下滑的重要原因是其65%的股票投资比例上限,在牛市阶段极大制约了基金收益。而在熊市下,易方达平稳增长仍然能保持较好的风险控制。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早期的产品设计与后期市场发展不相适应,设定上证指数为业绩比较基准也显然不尽合理。
同时该基金偏向保守的投资倾向也使得该基金在牛市中优势进一步被削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