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板桥说过"难得糊涂"。数百年后,这话为很多人所推崇。大多数的人不难得糊涂,自以为聪明。为求自乐,必须"糊涂","糊涂"是自乐的前提,有道是"大智若愚",明明有大智,显露的却是大愚,这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是智慧的体现。难得糊涂的本质,所追求的目标境界就是--自"愚"自乐。
《围城》里有个自"愚"自乐的故事:方鸿渐去相亲,途中看中一件皮毛大衣,可手头有点紧,心动不能化作行动。到朋友家后看不上人家小姐,便开始装憨--自"愚"起来,一是搓麻将赢了小姑娘的母亲,提醒人家别忘付账,恼得那可能成为他丈母娘的女士背后说他"小嘎巴气";二是姑娘读如何俘获男人心之类书籍,他不仅不装没看见,反而有意嘲讽,小姑娘对他恨得咬牙切齿;三是面对佳肴自顾不暇,吞咽食物啧啧有声,被险些要当他丈人阿爸的朋友看了,判定全无教养很是生气。一番自"愚",却得了三个自乐:蹭了一顿好饭,躲了一场纠缠,还有钱买了那件皮大衣。
不过以自"愚"求自乐,真正做到的却不多。现今很多人拿上海话讲是"难般"糊涂,一付聪明相。但自"慧"的结果是自恼--聪明反被聪明误。
有个朋友在百货商厦开了个品牌服装专卖柜,自作聪明在标价上做文章,一件衣服本来几百元,他标几千元,有顾客发现,他解释是搞错了,若没人发觉就狠狠宰人一刀。后来终被举报,连罚款带赔偿数万元,还未算声誉损失。现在店铺盘给别人,自己去学大厨了。
诚信很多时候的外在表现和 "愚钝"有共同之处:坚守原则不显机灵;有啥就说啥,说到啥就做到啥;义务较多权利较少,给他人权利较多而义务承担较少。这样的自"愚"恰是智慧的显现,是百年老店长盛不衰的秘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