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理财”免费网络账本(帐本),非常活跃的网上账本和理财圈子(www.17lc.net)〖理财圈〗 → 跟风炒股炒房,如何压压赌性?
查看完整版本:跟风炒股炒房,如何压压赌性?
2010/1/29 13:18:01

  虽然现在买的客户少了许多,但是卖房的人群也没明显增加,捂盘观望成为现在炒房客的主流模式。
  近日,由于国家政策频繁出台,不仅银行、开发商、地产商等行业机构喘不过气来,就连市内许多平凡投资者、银行客户也都是一头雾水。上周五就有读者打过电话来咨询,09年初,昆明市某银行理财师建议他合理配置自己的资产,不要单一投资,以分散风险,但是在股市强有力的诱惑下,他09年坚持把资金全部投资了股票,前半年快进快出,结果往往错过了那段时间的强力拉升,下半年,他总结经验,觉得中线持有才是上策,进了就按兵不动,可下半年股市就像泄了气的皮球一动不动,一年下来收益率和储蓄相差不大,还费了大量精力与时间。
  "今年初,依然有许多客户买房做投资,房市已经成为唯一快速致富的目标,股票又受到信贷及热钱的影响较大。"一商业银行理财师认为,今年初虽然政策"逼人",但炒房的也大半在捂盘、没炒起来的也积极入场,这和07年股市6140点时的情况差不多,还是"赌性"大于理智,现在应该再次强调资产合理配置以分散风险的必要,毕竟客户有时候操作失误带来的资产损失,不会是一两年就可以缓和过来的,有时要付出一代甚至是下一代的努力才可弥补的代价。
  投资单一风险大于机遇
  "针对那些单一的炒股者、炒房者,他们在资本市场'牛'时,还可靠一时运气获取'暴利',但从长远投资,或眼下高节奏的调控与变化下,那这类客户的资产投资就一定是处于风险大于机遇的情况之中,稍有不慎就可能'跌倒'。"昆明市一商业银行CFP理财师认为,合理资产配置分散风险这一话题,在2006年时就有许多理财师提过,但接下来的近4年时间,资本市场都过于活跃,使得银行理财师所提的合理规划变为一纸空谈,最终导致所有人都遗忘了这一理财的根本"资产投资要合理分配",才可能做到长期保值增值。
  "过去的2009年,单一的投资者,在获取高额利润的同时,也必须承担所带来的风险,许多投资者一年下来连大盘的一半都没跑赢,更有甚者可能还出现了亏损;虽然房市现在还没出现较大波动,但是把全部资金,甚至巨额贷款拿来炒房,是否理智呢?如出现捂盘后的大规模抛盘,那这部分人群将承担怎样的风险呢?"昆明市一商业银行AFP理财师表示,作为银行理财师应该如何帮助他们来规划自身的资产配置是现在最为紧要的任务,只有理性投资合理分配,才有可能让客户这艘帆船在任何情况下不至于石沉大海。
  风险根本还是客户不信任
  "中国有很多股民、跟风炒房者往往在理论及实际经验方面非常不专业,我们常可以看到年长者在股市上搏杀,而他们炒股的理由往往就是根据电视、报纸上的推荐,却没有自己的判断。"AFP理财师鲍淳认为,现在银行理财师,特别是高等级理财师往往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包括对国家政策的解读、股市的时机掌握等等。但是,由于中国人不愿漏财的根深蒂固的思想观念,仅凭自己对投资市场的一知半解就在股市、房市杀进杀出,这样的结果往往是惨痛的。
  同时,也有理财师指出,就现在资本市场发展速度来看,业内理财师的综合水平有待提高,目前各银行的理财专员大多是原有的柜台操作人员,其综合业务知识仍有待提高。
  "目前国内的投资者,9成以上根本没有理财的观念,即使理财师对客户进行了理财知识的介绍,但客户并不会按照合理的理财建议和配比来运作资产,这样的结果必然就导致了现在大多数人群的跟风炒房、炒股。"昆明市一商业银行CFP理财师认为,中国人有一个最大的特点,不熟悉不说真心话,客户往往去相信公司里"无师自通"的同事,也不会相信专业的理财师给出的建议。
  AFP理财师鲍淳表示,从理财师角度来看,国家已经多次通过信贷、宏观调控手段对房贷市场进行调控,这样的调控往往是国家意志和经济发展的方向,由于这些政策作用的显现需要一定的时间,投资者往往只能看到眼前的利益,而放弃对理财的肯定。
  2010年 防范风险第一目标
  谈到2010年资产投资,大家最关心的首当其冲就是房子,其次是股票,最后才是通胀、负债与储蓄等问题。那接下来,就让我们与AFP理财师鲍淳一同走进下面四个典型的"昆明式"家庭,来看看理财师是如何解决他们当下所遇到的问题,又是如何帮助他们合理配置资产分散目前存在的风险的。
  案例1
  理财产品过于单一的家庭
  去年占银行理财产品半壁江山的信贷资产类产品,遭遇政策的流年不利,致使理财产品失去了一大主力,目前呈现出供应不足的现状,而这种状况今年恐难以改变。有读者表示:"今年银行理财主要以低收益债券和票据类产品为主,信贷资产转让类产品发得很少,这与09年时完全变了调,想买这类产品感觉很难,银行现在大力在推基金、保险等其他金融机构的产品了。"
  对于这类客户,他们既不想储蓄(怕抵御不了通胀),又不愿意投资股市楼市(怕风险太大),那他们今年该如何配置自己的资产呢?
  例:一位客户,去年投资了50万元购买了信贷资产类产品,今年2月就要到期,那今年他该如何操作,才可抵御可能到来的通胀风险呢?
  ●理财师分析:
  目前绝大多数客户均存在产品单一化的情况,案例中的客户,假定需要达到年化收益率5%左右的投资目的,那么他有以下两种做法:
  (一)选择某款产品进行单一投资:该产品年化收益率为5%,然后将全部资金进行购买。该种方法极有可能会出现案例中的情况,当该款产品到期后,如果国家政策变动或者产品到期时没有其他合适的产品可以延续投资,那么客户的资金就会闲置下来,并且开始满世界地找合适的产品。
  (二)通过理财师进行资产规划:理财师通过将高风险、中风险、低风险等各种产品进行组合配比,最终达到其组合年化收益率为5%。这样的配置方案就能形成一个完整体系的运作模式,资金一直都滚动在优秀的产品之中,变静止为运动。
  ●理财师建议:
  鲍淳认为,客户在进行投资时更倾向于选择能够确定收益的方式,而不愿意选择预测式的投资组合,而这样的结果往往是将全部的资金用于投资某一种产品,但是,这样往往会由于产品过于单一,形成靠天吃饭的情况,大环境好,客户收益就好;反之,客户就收益下降或带来损失。所以建议这类客户应该在今年行情不稳的前提下,做一份2-3年的整体规划,已达到风险收益均衡的目的。
  案例2
  卖自住房赚差价坐等房价下跌
  去年2月开始,全国房价进入了疯涨阶段,昆明本地的房价也是一日一变。小张,去年8月结婚,去年6月在南三环与滇池路附近买了一套90平米共35万元的结婚房,由于是第一次购房,交了7万元首付、装修了5万元,半年多过去了,小张发现自己的房子已价值70多万元了,又听说今年房价可能要下行,这时突然想出一招,是否可以先把房子卖掉,赚取35万元差价,加上自己的7万首付,就有42万,把42万做一个中短期理财产品投资,一年下来最少也有1万多元,就可以获得免费租房的房租,自己再坐等房价下滑,到低位时,再以35万元抄底价把房产买回来,结束自己30年的房贷生活。这样的操作是否可行?请理财师给出意见与看法。
  ●理财师分析:
  案例2中客户属于刚性需求者,投资一定要谨慎。预测并不代表现实,该客户的想法是非常完美的,但是其整个的投资基础均建立在客户自己预期未来的房价会大跌的情况上,这样的投资是非常不理性的,同时,房价的涨跌幅也是无法准确预测的。
  刚性需求需要刚性处理。小张目前并不具备大笔资金投资的条件,也不具备承受大笔投资所带来风险的能力,换句话说,如果小张的这次投资失败,那么小张的家庭将面临破产的压力。
  ●理财师建议:
  了解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建议小张通过理财师详细了解自己目前所处的理财地位,尤其是对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进行测试,理财师会根据小张的收入、年龄、家庭成份、工作性质等各方面为小张详细分析其风险承受能力。小张现在还很年轻,树立理财意识是很好的,但不要太急,应该从小做起,希望通过一次冒险投资就从此发达的想法是非常不理性的,建议投资者能够理性的从小做起,而拒绝冲动的盲目投资。
  案例3
  全部资金下注股票
  2009年,股票一路直上,不仅拿下了2500点还差点冲到3500点,一路高歌的股市,不断吸引着投资者的目光,有的客户年初可能只是拿出自身资产的10%来投资,到了下半年很有可能已经满仓操作了,更有甚者,到四季度看到各种评论,认为09年对应06年慢牛行情,那2010年就会对应07年的疯牛行情,不惜贷款冲进股市。
  昆明市一企业副总刘女士,一直钟爱股市,认为股市只要处理好了,它就是生活中的一台免费ATM机,但是,在07年6140点遭受重创的她,08年也学乖了,开始购买保本型理财产品,配置一些保险家庭应急准备金等等。
  翻过08年,股市开始启动,但是她没有动心,直到09年5月份,大盘稳稳站在2500点上方时,刘女士开始动摇了,拿出了理财产品里的资金,开始跑步入场,一路上有亏有赚,还算不错,到11月时,刘女士已经把家里所有的资金都打入了股市,后来听说2010年股市可能要进入疯牛阶段,刘女士还抵押了房产,想今年大捞一笔,把07年的损失全部拿回,细细一算,李女士投入资金60万、贷款资金40万,共计百万元。
  ●理财师分析:
  房产抵押投资是大忌。风险远超收益,股票投资风险巨大,一般建议在资产组合中不超过60%的配置,而刘女士现在不但将全部流动资金进行了投资,还将房产抵押的资金也进行了购买,如果刘女士再次遇到股市的风险,后果将不堪设想。
  同时,信贷进入股市刘女士也存在被银行紧急收回资金强行平仓的风险。如果刘女士的股票投资并不顺利,并且出现不良记录,那么,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刘女士的不良信用记录都将影响到她的贷款。
  ●理财师建议:
  鉴于刘女士身为企业高管,收入、工作等均较好,因此,理财师建议刘女士可以将现有的资金进行6:2:1:1比例配置,即60%的高风险投资,20%的银行类理财产品,10%的家庭紧急备用金,10%的保险保障。
  案例4
  继续买房或持房的炒房客
  去年12月至今年1月上旬,国家不断出台控制房地产过快上涨的种种新规,走访昆明市内多家中介发现,1月上旬房产交易量和去年12月比确实下滑了不少,但房产中介也表示,虽然现在买的客户少了许多,但是卖的人群也没明显增加,捂盘观望成为现在炒房客的主流模式,所以他们认为房价今年应该不会下降或略升,加上城中村改造的步伐稳步前行,大量的村民也将成为购房主力军。
  "现在依然有许多客户还在买房做投资,炒房的也大半在捂盘,和2007年6140点时的情况差不多,还是'赌性'大于理智占据了房市主流。"昆明市一房产中介公司负责人表示。
  张师和爱人都是公务员,多年来都喜爱房产投资,特别是这几年,房价涨势很好,张师和爱人更是投入了较多精力和时间。他们现在在昆明一共拥有3处房产,一套是自己居住的老式单位集资房,现价值60万(没有任何贷款),另外一套是2004年时投资在三环路上的150平米住房(当时购买价40万,首付12万,贷款28万15年),现在市场价值120万,第三套是去年4月份买的单位团购房,100平米30万(现该房产价值70万,今年年底盖好,首付12万,贷款18万10年)。买第三套时,由于首付是借来的,加上利息,现在张师和爱人倍感压力之大。
  但是,由于孩子在北京读书,2年后就将毕业,又想给孩子在那边买一套90平米左右的住房,想让这个独儿子在那边有更好的发展空间(以现在北京均价2.5万一平米算,大概需要225万的现金,外地人到北京买房需要现金支付不可贷款),所以想让现在的两套投资房产房价再涨一些。但是孩子这两年的学费生活费、贷款利息费等等已经让张师和爱人苦不堪言。
  ●理财师分析:
  现在把握国家政策是关键。目前国内购房成风的主要原因是房产投资而非刚性需求,现在绝大多数的房产均掌握在较少数的投资者手中,而大多数刚性需求者甚至出现无力购房的问题,这样的局面已经不仅仅是个经济问题了。因此,政府对房产资源的公平性调控将是必然的措施,因此,执着于房产投资的客户应该加以重视,并逐步调整自己的投资导向。
  同时,银行信贷业务也要吃透。近期我国的信贷新政策不断推出,张老师现在的贷款已经影响到了自己和家人的正常生活,这样的投资方式并不健康,尤其是现在张老师还需要供儿子读书,如果在房产投资上的成本过大,那么就必然会影响到子女的教育经费。
  子女教育需要慎重规划,只有钱也不是上策。理财师建议张老师将更多的资金用在孩子的培养上,而不是投资房产。同时,张老师现在非常希望能够通过房产增值的方式为孩子在北京购买一个落脚点,但是现在孩子还在读书,如果现在在北京购买了房产,而孩子毕业后无法在北京找到就业机会,那么这样的投资就显得很不理智了。
  ●理财师建议:
  出售一套房产,获得资金空间。建议张老师将其中一套房产销售,不但能够为自己增加一定的现金流,而且也能够合理地减弱国家政策的影响,譬如:现在国家不断针对房地产出台相关政策,其中物业税的推出也是极有可能的,一旦物业税开始推行,那么拥有多套房产的投资者也有可能会承担更大的成本,而张老师一家并不拥有足够的经济实力来进行房产投资,因此,建议张老师理性地对待购房一事。
  在北京为孩子购房一事可以暂缓。张老师爱子现在仍在读书,对房产并没有形成刚性需求,同时,未来毕业后能否就在北京就业还是未知数,因此,并不建议张老师现在就为孩子筹备房产。理财师建议张老师应该用资金代替房产为孩子筹备未来,也就是说,如果现在张老师能够通过合理的理财规划为孩子毕业后筹备一笔资金,其作用与灵活性一定是超过房产投资的。
  投资应趋于多样化。张老师现在的投资极度单一,一旦房地产市场出现负面影响,则张老师一家根本无法承受后果,甚至会影响到孩子的教育经费,这样的风险过于集中了,因此建议张老师将卖房后的部分资金作为给孩子的教育储备金进行短期投资。同时,也应为孩子做一个2-3年期左右的中期规划,这笔资金可以为孩子毕业后的工作、学习提供支持。(特邀嘉宾 招商银行昆明分行AFP理财师鲍淳)
“一起理财”理财圈 © 2007-2025
Processed in 0.01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