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普益财经的数据显示,截至1月13日,自2006年开始发行并到期的银行理财产品中,合计有274款为零或者负收益,且主要集中在直接投资证券的产品以及结构性产品阵营。
2009年发行并到期的产品中,没有出现负收益产品,但有7款零收益产品,负收益产品均为2007、2008年发行的产品。
84款负收益产品多集中在证券类产品或参与证券投资的混合投资品种以及结构性产品阵营中,只有3款投资于结构性票据,其他均为上述品种。
从银行看,84款负收益产品中,内资银行占了82款,外资银行中,只有荷兰银行有两款2007年发行的产品为到期负收益。190款到期零收益产品中,内资银行有142款,占比为74.7%,外资银行48款,占比25.3%。
理财顾问、交通银行国际金融理财师李欣阳分析,出现证券类产品零收益甚至是负收益的主要原因是部分产品选择的入场时间不对,像负收益的产品都是2007年、2008年发行的周期在2年以上的长期理财产品,而当时股市正处于牛市、价位较高,所以说像这样很多在高位发行的理财产品到现在会出现负收益。另外一个原因是,很多银行产品当时和海外市场挂钩,由于内资银行经验和对海外信息了解的不足也导致出现零收益和负收益现象的出现。
李欣阳表示,现在很多银行也已经在积极调整对策,很少推出2年以上的长期理财产品。
专家支持:理财顾问、交通银行国际金融理财师 李欣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