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点危言耸听?也许一会儿你就不会这么觉得了。
还记得我们上期封面文章的调查吗?中国城镇家庭的房地产市值占家庭总财富的比例为64.41%,定期存款为9.02%。而股票、基金、养老金账户余额的这一比例则分别只有可怜的2.74%、0.97%和0.3%。这意味着,一旦房产和存款的价值受到严重侵蚀和伤害,中产阶级的生活将遭遇巨大冲击。而这一切,可能在2010年发生。
在二十一世纪的前十年,是中国中产阶级从兴起到分化的十年,中产的不安定感愈发强烈。一场不期而至的金融风暴、以及之后为刺激经济所做的种种努力,将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推到了风口浪尖。那么,在未来时代变革大潮的涌动下,中产的命运又该如何把握?2010年,是决定性的一年。
努力做好计划,积极应对变化,你的人生,有时需要一个加速度,有时也需要一个平静期。
给人生找一个杠杆
我还是中产吗?房子一天一个价,没买房的人尽管收入不菲也可能很快沦为穷人;努力赚钱,积累的财富也可能会被通胀一点点侵蚀;如果把钱冒然投入到一种资产中,也许再碰一次危机就缩水50%。
中产,以前人人羡慕的称谓,现在代指焦虑一族。
每个人都曾设计自己的人生:理想的学校,满意的工作,然后努力升职加薪,组建幸福家庭,妻贤子孝、老有所养。这是一个很普通的中产梦,但命运不会如此简单安排。受巨大社会力量的推动与裹挟,一群人划出不同的人生轨迹。
有的人,工作的重复消磨了年轻的****,事业上无所突破,对理财也不上心,面对飞涨的生活成本,只能被动沉沦。
有的人,勤奋工作拥有车子房子妻子孩子,但日益增加的压力早已抵消了收入的改善,而更焦虑的是事业的瓶颈和财富增值的停滞不前。
有的人,善于规划人生和事业,善于调动资源以尽快达成目标,对财富管理积极,清楚风险是收益的前提并学会驾驭风险。
哈佛大学曾做过一个非常著名的关于目标对人生影响的跟踪调查,结果发现条件相仿的人,由于目标清晰和模糊的差异、在达成目标过程中的执行力不同,人生的境遇出现了严重的分化。
这个调查结果揭示了规划与执行的力量。大多数人没有长期清晰的目标,或容易被社会情绪和舆论左右,在执行过程中时常出现动摇与偏差。遇到障碍绕着走,不善于借势而起。
"势"可以称为人生杠杆,指社会的发展大势,也有个体的人生机遇。2010年对于中产来说,将遍布这样的杠杆,也充满了危机,有的人会借势而起、有的人则继续沉沦。
本世纪初,是中国中产阶级蓬勃兴起的一个阶段。但渐渐的,中产的生活被一系列经济社会事件蚕食。导致中产沦陷的背后原因是中国经济结构的问题--过分依靠出口带来流动性泛滥,政府投资主导造成民间投资创业机会减少,分配方式不均衡导致国富民穷。一场全球金融风暴让经济结构弊端显露无遗,2009年,为拯救经济而拖延了经济结构转型的步伐,一系列的经济刺激计划加剧了中产的焦虑。
时钟终于拨到了本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已经有明确的信号表明经济结构的实质性调整将有大动作。自然这个过程免不了动荡,比如房价崩盘和恶性通胀这些"黑天鹅"事件,但只要中产们躲过这些"劫难",坚定自己的事业与财富目标规划,2010年的转型将是一个巨大的"杠杆"可资利用。
在本刊对身边人的访谈调查中,房价、通胀、职场、创业是2010年最受中产关注的四个方面:
房价--房产占家庭总财富的份额独占鳌头。焦虑、恐慌、贪婪,各种极端情感交织在飞涨的房价之上。
通胀--告别"高增长、低通胀",个人粗放式的理财模式应与经济结构一起转型。"房产、存款两大件,股票、基金随手抓",如此理财可称上是对自身财富的"打劫"。
职场--风水轮流转,发展创新型经济和民营企业是让中国经济步入正轨的唯一选择,职业规划上需要一个加速度。
创业--2010年,必将推出减税、鼓励民间投资和创业等政策来为经济转型助力,而服务业、绿色产业也将为个体创业提供事业腾飞的杠杆。
我们需要对一生的财富和事业进行规划,但也要分解到每一个具体的年度中,特别是如此关键的2010年。
房子,总能让我欢喜让我忧
文/本刊 王雪吟 摄影/周海波
从2009年春天开始,北京的房价如雨后春笋般经历了复苏、茁壮成长、达到历史新高的三个阶段,入冬后非但未迎来淡季甚至还出现了一轮小高潮,与黯淡的股市相比,单就投资回报率而言,部分产品获利可达100%。
但房子毕竟不是单纯的投资品,普通人买卖这样大件的商品除了要排除交易周期的因素之外,更难的是过心理和感情这一关。
东方文化里,给住房赋予了太多的非商品化因素,中国人说"安身立命",成就事业和人生的基础都是安身,就要先有个处所。所以不止是北京,2009年房价摩天轮的场景也在上海、广州等城市上演,据中国指数研究院数据信息中心提供数据显示,11月监测的70个城市的房价同比上涨5.8%,而1-10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额达到3.15万亿元,已超过2007年全年的数字。
我后悔当时没多买一套
跟张岱见面的当日,正值北京最冷的几天,落座后张岱调侃说:"不知道这么冷的天能不能把房价冻住,我好赶紧把梦圆了。"
如果冯小刚的"好梦一日游"继续办的话,张岱想过这样的一天:早晨起来,七八十个地产商的车都在门口侯着、接他去看新的物业,什么中粮、鲁能、保利、华润……统统在列,万科、soho、碧桂园都要排号才能见他。上了车,售楼姑娘就坐身旁,嗓音甜美面带微笑拿着一摞资料说:"张先生,您看这是您的户型图、这是您房子周边的生态复原微缩景观、这是建材的取样本和合格证,这是您房子从开工到销售所有的文件副本……您要是喜欢,我们就让第三方的专家来见您,给您贴身做一套房产金融方案,您不用见银行的人,这些都是我们的增值服务。您要看好了,下周我们就能把房产证给您送家里去……"。到了售楼处,想要什么户型都有,根本没人鄙视你计划买一50平的小户型,墙上的大屏幕实时传输来施工现场作业情况、施工方及负责人资料和信息……
这种夸张的场景估计存于每个看房者的想象之中。张岱2008年年末决定买房,他今年32岁,结婚2年,这次是生平第一次买房。"岳母明示暗示了多次,我也觉得房价越涨越高,不如趁这次价格调整置业,房贷还能打七折优惠。"张岱把部分从股票和基金投资中获得的收益变现,有足够置一套总价百万元房子的首期了,接下来就是考虑位置了。人说买房的关键在于位置、位置、位置,到2009年4月签单,半年内张岱在北京四处看房,每个周末的生活都丰富精彩:北京市境东至密云县墙子路、平谷县靠山集、通县西集镇一带,与河北省、天津市接界;西至延庆县海陀山、门头沟区灵山、与河北省接界;南至房山区长沟峪、大兴县礼贤镇附近,与河北省接界;北至密云县古北口、怀柔县石洞子、延庆县白河堡一带,与河北省接界。东西宽约160公里,南北长约176公里,全市总面积 16807.8平方公里……"不用160公里这么夸张,东到五环、西到四环、北到北苑、南到草桥,就这个范围内看房,也是重体力活。从任何一个起点出发,到达另一个方向,路上2小时还要盼着不堵车。"
这套房子不仅要价格合适,还要满足如下需求:交通方便以确保能够准时到达公司,能住得下经常来京探亲的爸爸妈妈和岳父岳母,要能够辟出专门的空间做婴儿房,要在生活区不能离超市医院太远。好在张岱以前做过媒体、现在的工作是信息处理,所以擅长筛选。他平时收集资料,按照预算总价在东西北三个方向圈定了合适的居住圈,然后再锁定重点楼盘,周末时携岳母大人一同前往看房。
"父母辈的人不容易被语言的渲染打动,他们关注性价比而且立场坚定不动摇,最重要的是,如果丈母娘拍的板,太太绝对一点意见都没有的。"张岱对此深明大义。
2009年初时,北京的房价还处于上一年量价齐缩的后续影响之中,虽价格稍有缓和但购买的气氛并不浓烈,张岱选了四个楼盘重点关注,每个楼盘看两遍,可他的购房四大需求总是有一两个不能兼得。最有意思的是,"往往第二周再去看一遍,均价就涨了300-500元/平,总感觉看一个月少一个平方。"终于,在2009年4月中旬,张岱遇见了心仪的"她",她在北京东郊的通州,是北京远郊的几个区中交通和配套建设最为完善的一个生活区,上一轮房价高企时,该地区的房子也创下了惊人的涨幅,张岱看上的那套loft周边有几个成熟小区,房价据最高峰时已有40%左右的跌幅,年初所有缓和恢复速度远不及市区。
房子的好处一言以蔽之:同样的生活配套水平,这里可以买到比市区更大的户型。张岱心里还盘算了一下,5.6米层高的loft可以分隔成2.7米层高的两层,无形之中使用空间增大了一倍,进可以满足两家三代人的居住要求,退还可以做房东把一整层都租出去。但是,远郊的弊端也一览无余:这里聚集了北京东部写字楼里一半左右的白领青年,每天上下班时间的地上交通和地下交通都只能用触目惊心来形容。张岱亲自体验了一下,从新居所在地历时1小时40分钟才能进办公室,而摩肩接踵这个词只能用于次高峰时期。
大房子VS.短交通,这是个两难的选择。最后做决定的,只能不是当事人,"岳母拍了板,她说就算不住,这么划算的房子也要先买了再说。确实,如果按两层计算的话,价钱只相当于这个区域2007年初时的水平。"张岱的直觉和身边朋友的购房经让他深信,房价回到2007年时的水平基本是梦想。
虽然钥匙要到元旦前后才能拿到,但七个月的时间他的房子名义价格已经增值100%。对此,张岱的反应是"先喜后悲"。"涨20%的时候,我特高兴,觉得我岳母简直太英明了,房价涨1%我那两层就有2%的升值感受,一下就涨到40%,我觉得比以前所有的投资都成功;然后又轻松涨到了50%,我的喜悦度就下来了,开始后悔当初为什么没买两套;到最近,我们周边的中介都打电话问我卖不卖,最近的价格已经过2万了。现在我欲哭无泪,手边所有的现金算下来首付也只能买到原来看中的房子的一半面积。"
更深一层的问题在于,这座城市的房价是普遍上涨,张岱现在可以称作"好几百万的身家",但他在未来二三年内再买一套学区房方便小孩上学的计划现在基本上可以称为"梦想"了,而梦想的转折就是当初他应该买两套房的,哪怕动用公积金账户、短期向亲朋拆借、月供让流动性停止,都应该再买一套。
"11月,我身边的朋友掀起一轮买房小高潮,就好象是小时候藏白菜一样,大家都要赶在这个疯狂的时候抢一套在手里,不然都被人抢走了,以后就只能住离城市更远的地方去了"。
"中介问我,加20万卖吗?"
张岱的改善性住房计划似乎只能先遥望着维城买房子是被"逼迫"的,远在河北的父母从他28岁后加大了"攻坚"力度,摆在他面前的选择不外乎二个:
留北京,就马上买套房、安定下来,然后再把婚结了、孩子生了;
不买房,就回老家,守在爸妈身边至少方便他堂前尽孝。
于是,他在2008年决定买房,看过两个新盘之后,维城发现自己还是习惯老房子的感觉,位置好、生活方便、周边公园医院学校应有尽有……他说在网上看到北苑附近的一个新楼盘口碑很好,于是坐城铁过去看,坐在车上远远看到了新房却没任何感受,再向北眺望,正是"白茫茫一片真干净"。
他买房子的一大诉求是:接父母过来常住,所以要求周边配套完善,而支付能力范围之内的新小区满足这一条件的实在少只有少,"也许三到五年之后这些小区可以建成满足我要求的配套,但我并不想等那么久。"
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陆续体验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生活状态:东边的朝阳路沿线交通拥堵、南边的亦庄房子老人多环境嘲杂、西边石景山离公司太远,于是就选北边。1997年上大学来北京,12年里他最熟悉的还是海淀区,母校北京服装学院、以前每周必去的中关村、还有住在附近的女朋友家。
从决定买房开始,到东南西北的逛逛,再到圈定海淀区,然后是选中介、看房子,直到2009年8月选中亚运村的一套房子,他"是一路看着房价涨起来的"。现在看来,他选择二手房还是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了风险的,与新盘相比,二手房的涨速要慢很多。
维城说自己没任何理财意识,从来没考虑过投资的问题。年轻时钱都花在IT设备、摄影器材上,广渠门附近的一个楼盘一期开盘时,一个在工商银行工作的同学拉他一起去看房,他以不喜欢附近的生活气氛为由拒绝了这个邀请,现在那个同学的房子"升值了3倍多,他在考虑要不要卖掉,换到远一点的地方买一套大一点的房子"。而维城是不打算买卖的,他注重房子的居住功能,价格因素对他的影响并不大。
"或者你可以这样想,升值了,我可以把房子买掉,但差不多位置、符合我居住需求的房子也在升值,我同样要用更高的价钱才能得到同样的居住环境。除非你有很多套房子,所有的居住诉求都已经得到满足,这样才可能在买卖房子中赚到钱。"
但是,房价的上涨还是有影响的。维城的成交价在1.7万元每平米,他拿到钥匙的一个月以后,他的中介打电话给他:"要不要加20万卖掉?很多人都想买你这种房子……"他说会心动,一个月20万,要比他现在自己创业的公司赚得多也轻松很多,只可惜没有持续性。他说,他的大学同学中,有13个男生留在这座城市,只有一个人还没买房,其他人不过是程度不同的房奴,最近的变化是:以前话题要聊好久才转到买房上来,渐渐变成讨论买不买、什么时间买,现在他们讨论卖不卖、卖了还买不买下一套。
维城也有第二套置业计划,郊区大宅,有院子,能养花种草,能和儿子在草地上打篮球、玩飞盘的那种,目标是10年左右,实现途径是创业成功。
"随着我们成熟、变老,责任和婚姻家庭联系到一起,卖不卖房子就不再是个人的选择,而是对家庭成员负责任的表现,是自己社会价值的展示和衡量标准之一了"他说。
如果把房子看作是资产配置的一部分,只要考虑它的商品价值和投资价值就可以了,可一轮采访下来,才知道,这分明不是商品那么简单,也不像投资品那样只是个获益的工具。对大多数人而言,房子是超出"房子"两个字本身价值的奇怪东西。有时它是家庭、有时它是社会地位、有时它又是获利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