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第一周股票交易刚结束,推出股指期货和融资融券的消息出台,"特大利多"、"做多股市"的评论不绝于耳。将限售股征税说成利多已误读了一次,显然这次又误读了!
其实股指期货和融资融券只是操作工具,本身不存在利多利空,这是中性题材,但这两个工具有发酵功能,涨势助涨、跌势助跌,将单边市打造成双边市,只要你方向做对,牛市熊市都能赚钱。将这两个题材当成利多,显然思维仍停留在单边市,只看到融资未看到融券,只看到期货杠杆的放大功能,未看到一旦方向做反死得更快。
没有利多功能,不等于对利益主体没有利多。这两个题材一旦正式实施,对谁最有利呢?第一将有利于开场子的期货交易所,你们多空搏杀,我开场子的照收钱,暴富的和打爆的都是玩家的事;第二是券商和期货经纪商,干的都是抽头的活,特别是券商,既可赚放大交易的佣金,还可赚融资融券的钱,所以最起劲的,说成利多的,也大多是券商。
投资人是否参与,取决于对风险的认识程度和短线经验。用自己的钱做股票不会血本无归,但做期货和融资融券,一旦方向做反则可能光屁股回家。当年"3·27"国债期货将万国证券打爆,上海早期的大户有相当多由于透支炒股而被消灭,当然也有人因透支现在还风光得很,过去不规范的期货和透支信用交易,最终将券商一起拖下了水。即将推出的融资融券和股指期货,有严格的操作规范,相信券商期货经纪商不会被连累,那这种游戏就成了多空双方互抢腰包的游戏了。
从这两项业务即将推出的市场反应看,似乎股市也没产生特大利多的反应,大盘仅亢奋了一阵即恢复平静,所谓热点切换到大盘蓝筹股的愿望,最终也是昙花一现。实际上我们也不必对股指期货和融资融券抱太大期望,这两项业务推出不可能一下子将业务规模做得很大,请注意,在公布消息时,用的是"国务院原则同意","原则同意"包含着深意,而且在推出融资融券业务时,用了"试点"两个字,这"试点"就意味着,不会一下子在所有券商中推出,更何况券商以前都干过融资的事,而融券怎么干,谁都说不清,所以股指期货和融资融券业务的推出,大可用平常之心对待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