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同一件商品,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和范围内采购时更省钱、更省时?本报邀请了三位消费者,近期于太原街在不同的商场购买同一件耐克羽绒服,买出了三种价格,而且价差极大。
镜头一 平安夜满180送100
郁闷:排队两小时
西子看中一款原价1998元鹅绒服。收入并不算高的西子,打算在2009年12月24日平安夜这天去淘点便宜货。当晚,西子携男友来到太原街鹏达体育用品商场,看到原来不打折的这款羽绒服,竟然打出了“满180送100”的优惠活动,总共花了2894元,买了两件羽绒服,一双旅游鞋和一双袜子。
虽然西子购买羽绒服时省了很多钱,但由于平安夜里人太多,不得不多排了两个小时队。
镜头二 找回两千元差价
郁闷:被人误会加塞
中学教师陈蕾在去年12月初于新世界[15.95 5.56%]三店购买了三件耐克羽绒服,当时商场打了8.5折,营业员答应陈蕾,如果平安夜的折扣比她购买的价格更低,将给她找回差价。平安夜晚9:40,陈蕾来到新世界三店,看到耐克专柜的优惠活动为“8.5折后再200送100”,不过是限时从18时至22时,正好赶上。开单、经理签字、退会员卡积分、领券,一番折腾,眼瞅着就要过22时了。在陈蕾要求下,服务台工作人员带领陈蕾来到4楼收银台,办理领券。但此时排队的十来位顾客不干了:“大家都在排队,凭什么她就能加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