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已然过去,对于辛苦一年的职场人士来说,2010年第一件值得期待的事,就是能得到一个鼓鼓的年终"红包"。红包不是都有,厚重更不同。据称,在沈阳,不同行业和职位级别的人,年终奖的差距相当明显,少的只有1000多元,多的则可能多达上百万元,差距高达上千倍。
这差距也太大了
◇"男怕干错行,女怕嫁错郎",坊间这句话,如果摒弃其中对女性的歧视,倒也有可取处。确实,不同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是惊人的。这不仅表现为平时的工资,更表现为年终的奖金。2005年,有关方面曾经公布十大暴利行业,其中能源行业高居榜首。在有些行业,过年能封个3位数的红包。
◇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最为敏感的并不是不同行业之间的奖金差距,而是同一行业甚至同一单位内部的奖金差距。在同一单位,最低层与高层的年终奖相比,少则差几倍,多则数十倍,由此造成了收入的马太效应。
◇这种年终奖的差距,到底应不应该?从年终奖的设置初衷来看,是为奖勤罚懒,当高层拿基层数十倍奖金时,难道真的意味着两者之间的贡献差距是几十倍吗?
年终奖发放规范点
◇合理也包含着一个度的问题。因为行业的差别,因为位置的不同,年终奖差距达到千倍,这显然超出了合理二字。
◇千倍差距让年终奖失去意义。对于不同行业的人来说,这么大的差距,足以让人产生不公平感,足以增加阶层之间的裂痕。毕竟,一些行业的暴利并不是因为自身经营有方,而是源于垄断经营。这种高奖金,其实是异样的国家奖励。现实中已经屡屡上演,由于年终奖的分配不合理,导致单位内部矛盾重重,甚至一些人直接一走了之。这显然,给单位来年的良性运转带来了巨大影响。
◇对于纯市场主体,或许只能建议。但对于一些有着国资背景的企业,包括一些机关事业单位,相关方面却应该有说法,给年终奖发放套上笼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