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理财”免费网络账本(帐本),非常活跃的网上账本和理财圈子(www.17lc.net)〖理财圈〗 → 新基金跑步入市 投资者应理性选择
查看完整版本:新基金跑步入市 投资者应理性选择
2009/12/31 15:13:10
  年末,伴随着A股市场成功站稳3000点,新基金发行也迎来了大丰收。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2月25日,今年共有111只新基金公告成立,创下了自1998年以来的历史最高纪录。其中,一向表现温吞的指数型基金,也在A股市场强势上涨的助推下,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有资料显示,今年以来共有23只指数型基金发布了成立公告,首募总规模达到了878亿元,平均每只募集38亿元。可以说,指数基金以绝对的优势成为了今年各类基金中最大的赢家。
  指数基金后劲乏力
  在对指数基金众多追捧的言辞中,一组数据引起了的关注。资料显示,2009年上半年指数基金的成立数量仅为3只,其余指数基金均成立于下半年。天相投资顾问闻群对表示,今年其它偏股型基金都有一定幅度的净赎回,唯指数型基金一直处于高净申购状态,且三季度净申购水平远超前两个季度。然而,相比上半年的风光无限,指数基金在下半年的行情中却出现了明显颓势。
  国金证券提供的一份策略报告中显示,2009年初至7月末,受益于市场的单边上涨,被动型管理的指数型基金平均增长率高达95.21%,远高于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的平均涨幅,19只指数型基金中有6只基金收益在100%以上。而从8月份开始,出于对通胀的担忧、流动性紧缩预期和上市公司业绩的提前预支,市场进入结构化振荡阶段,行业风格转换,截至到11月底,指数型基金以8.04%的平均跌幅再次成为"先锋"。
  业内人士称,基金公司想借上半年指数基金的优异业绩多揽客,因此大力宣扬指数基金的优越性。殊不知,越是在一窝蜂地发行单一品种基金时,买入者得到的收益往往要比预想的要差,因为新基金发行都是滞后市场行情的。
  发行业绩分化严重
  指数型基金的表现仅仅是新发基金的一个缩影。不断成立的新基金虽然能担负起为股市"输血"的重任,但同时也在产品同质化严重等问题的困扰下,未来业绩增长空间有限。以9只11月结束募集的新基金为例。根据公开的最新净值数据显示,这9只新基金净值全部都曾跌到面值以下。在成立不足一个月的时间内,上述基金的净值平均累计下跌了2.2%。其中,11月20日结束募集,11月24日成立的华商动态阿尔法跌幅最大,到12月24日,成立一个月净值累计下跌了近5%。
  多只基金的同时发行,为投资者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同时也对中小基金公司的发行情况形成了严峻的考验。大公司在投研团队、渠道销售上具有一定的优势,基金业绩相对稳定,对投资者更具吸引力。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2月初,2009年新基金发行规模前10名的基金公司新基金发行量占据了总发行量的53.6%,而后10名占比仅为2.3%。在大公司动辄发行百亿元规模基金的同时,一些小基金公司旗下的新发基金甚至不足10亿元。今年以来,在19只首发规模不足10亿元的新基金中,有17只隶属于中小基金公司,而规模最小的募集资金仅为3亿元。
  投资者理性"尝新"
  新发基金命运多舛,证监会放行新基金的步伐却并未减慢。来自基金公司的消息称,时至年末,又有上投、中银、信诚等6家基金公司获批了新基金。基金的发行在今年已经达到了历史顶峰,一纸新规出台又使基金审批通道增加,因此业内普遍对明年的行情看好,称2010年新基金发行火爆是大概率的事件。那么,面对日益增多的基金数量和品种,投资者应当如何理性"尝新"呢?
  闻群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新、老基金本质的区别在于基金投资组合中现金与股票(或其它有价证券)的比例不同。不同市场情况下,新、老基金掌握的主动性不同。如果后市振荡盘整,选择新基金可以更好地回避风险同时也将适逢较好的建仓期,而如果后市持续反弹,则应该首选老基金。
  一位理财师告诉,选基金,还得选有实力的"大牌"基金公司。"今年基金公司品牌效应已经凸显出来,应选择那些抗跌的基金;其次,对新基金成立的背景、负责操作的基金经理等也要了解清楚。应坚持长期投资,才能获得较好的年投资回报率。"
“一起理财”理财圈 © 2007-2025
Processed in 0.02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