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稿、信札市场正在悄然升温",岁末年终,纵观2009年手稿市场全貌,中国人民大学家书文化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张丁先生如是说。在中国,手稿收藏尚未形成单独的门类,而是附属于古籍文献之中,古籍中有一个很重要的门类就是稿本。但现在日渐热门起来的手稿市场中,除古代名人、学者的墨迹外,更重要的是近现代一些文化名人的手稿。
手稿收藏走向民间

陈独秀等致胡适信札以 554.4万元在嘉德春拍成交
张丁认为,手稿市场升温主要表现在拍卖市场和古玩市场两个方面。
首先来看拍卖市场,进入国内拍卖市场的手稿数量不断增加。2009年春拍正处于经济危机的阴影之中,但古籍、信札、手稿市场好像并未感受到经济危机的寒冷,反而创出了很多热点,整体成交也很好。到了秋拍,手稿、信札拍品数量明显增加,重量级拍品不断出现,而且频频拍出高价。如在中国嘉德春拍中,陈独秀、梁启超致胡适的信札,共拍出了600多万元;特别是陈独秀等致胡适的信札,共13通,33页,最后以554.4万元的高价成交。在11月刚刚结束的上海敬华拍卖公司的秋拍中,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的112件手稿,最终的成交价是285.6万元,这在手稿市场也产生了较大影响。中国嘉德秋拍中,近代佛学家李叔同的77页手稿,拍出了257.6万元。12月18日举行的西泠秋拍也推出了两件重量级的手稿拍品,其一是胡适的《尝试集》第二编手稿,《尝试集》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诗集,其第二编手稿的重要意义可想而知;其二是《中国哲学史大纲》的序,《中国哲学史大纲》是胡适编写的一部重要哲学著作,其序是时任北大校长的蔡元培所作。从手稿拍品的内容看,有两大类比较突出。其一,受春拍时高价拍品陈独秀信札的影响,五四文化名人的手稿、信札大量出现,徐志摩、胡适、蔡元培等人的手稿纷纷涌现市场。其二,民国军政要人的手稿、信札纷纷出现在保利、嘉德等各家拍卖行,并且成交成果显著。同时,国际手稿市场也不甘寂寞。12月4日,纽约佳士得拍卖行拍卖了美国"国父"华盛顿写给侄子的一封亲笔信,其内容包含对美国宪法的看法,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最终以321.85万美元成交,创出了华盛顿信札拍卖的新纪录。总体看来,2009年手稿拍卖市场的特点是,拍品数量增加,成交活跃,很少流拍,成交价格高。
其次,从古玩市场来看,手稿交易也变得日益活跃,收藏人群悄然增多,手稿价格不断攀升。在北京的潘家园、报国寺等古玩市场,经营手稿的摊位明显增多,手稿也越来越受欢迎。手稿的内容,从原来文化名人的手稿向普通教授、学者的手稿拓展,甚至堆放在地摊上的厚厚的小说、诗集的手稿,教授的讲稿、书稿,也开始受到收藏者的追捧。从手稿、信札的收藏群体来看,从前手稿的收藏,基本上是高雅文人的专利,比较高端,人数也较少,而现在手稿收藏开始走向大众,拍卖场的座上客也从行内的名流向普通收藏者扩展,许多不知名的、年轻的新面孔加入了收藏队伍。
谈到手稿收藏市场升温的原因,张丁认为其根本原因在于手稿的日渐稀少。随着计算机的普及,近年来作者纷纷"换笔",手稿基本上退出了历史舞台,"物以稀为贵"是收藏市场的法则。其次,手稿中蕴含的大量历史资料、作者的情感、兴趣爱好等个人印迹,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再者,相比其他古玩门类,手稿特别是信札的"孤本"特性,使其珍罕度较高,颇受收藏者喜爱。然而其直接原因在于拍卖市场的活跃,拍卖市场是收藏市场的风向标,某些拍品在拍场的耀眼表现,其导向作用是不可小视的。2009年还有一个显著的现象,就是许多收藏机构加入手稿收藏的行列。比如人民大学博物馆就收藏了陈独秀、梁启超的信札,其他机构如国家图书馆、中国现代文学馆、中山大学图书馆、建川博物馆等单位也在拍卖、收藏市场上搜罗手稿、信札,这是出于手稿、信札的研究价值。
张丁说,手稿市场升温,有利于保护手稿文献,留存文化档案,同时唤醒大家的汉字传承意识和古籍保护意识,更好地维护我国的文化主权。展望即将到来的2010年,张丁做出了如下判断:相比其他古玩门类,手稿的市场价值还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升值潜力较大,因此市场整体上还会延续2009年的热度,甚至还会继续升温,在某些重点品种上估计还会出现新的奇迹。他同时提醒收藏者,随着手稿收藏趋热,赝品也乘势而入,像陈独秀、胡适、鲁迅、徐志摩、茅盾等文化名人的手稿,市场上赝品较多,务必仔细辨别。(.孙.乐.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