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前提要:市中心房价不断走高,加之供应量不断萎缩,在外围置业将成为众多购房者的选择。但外围区域地段价值远低于市中心,因此如何才能买到保值功能较强的物业,成为购房者所要面临的一个问题。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在外围置业,那么如何使得不动产也具备相应的保值、增值功能,是购房者必须认真面对的问题。
随着市中心房价不断上涨,加之供应量的日渐稀少,可以预见,未来市中心区域的商品住宅价格会不断推高而使得购房成本大幅增加,这对于大多数自住需求来说,在外围置业已是更为现实的选择。
不管是自住还是兼顾投资,都需要强调不动产的保值、增值功能。而现实问题是,外围区域的房产在这方面能力恰恰偏弱。那么,如何才能做到更好地做到这点呢?
外围置业成常态
小林最终选择在宝山西城区购买力一套两房。小林的购房预算首付为40万元,可以买一套总价为130万元的房子。最开始他以为在中外环线间能够买到一套两房,但经过实地考察之后却发现自己错了。随着房价的上涨,中外环线间的大部分新房价格已经接近20000元/平方米,少数还要超过这个水平。虽然以这样的预算可在该区域购买一套工房,但考虑到是新婚用房,他还是放弃了。
最终,小林选择了交通条件已有很大改善的宝山西城区。虽然西城区位于外环线以外,但轨道交通1号线北延伸段早已通车,乘坐地铁出行很是方便,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地段上的差异。
其实,小林选择在外环线以外区域置业,除了置业成本上的考虑之外,还有另外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外环线以内区域的供应量已经萎缩,而且随着轨道交通建设的深入,以及未来地区级商业中心的增容,使得在外围置业变为可能。
我们可以从一组数据中看出这样的变化。根据易居中国提供的数据显示,自2007年以来,上海外环线以外区域商品房住房的供应量便逐年增加。在2007年,外环线以内的供应量还达到了729.6万平方米,占全上海市总供应量的52.99%;而在2008年,便增加到749万平方米,占总供应量60.87%,今年1~10月,供应量已经达到784万平方米,比例更是提高到71.92%(具体可见表1)。
表1 上海 2007年以来外环线内、外区域供应情况
年份 供应面积(平方米)
全市合计 外环内 所占比例(%) 外环外 所占比例(%)
2007年 13769794 6473467 47.01 7296327 52.99
2008年 12304115 4814582 39.13 7489533 60.87
2009、1-10月 10902919 3062022 28.08 7840897 7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