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snow
2009/12/13 23:28:56
"没有钱,想退休都难,何况是提前退休。"中英人寿助理总裁兼广东分公司总经理刘英祺接受专访时直言,想要提前退休,钱就是很关键的因素,但是,除了好好工作,努力赚钱外,如果不认真理财,总有一天发现状况很不妙。单靠把工作赚来的钱都放在银行,那是远远不够的。"刘英祺解释说,考虑到银行利率与通胀的关系,即使现在收入不错,但20年后就会发生很大变化,现在3万元可以做的事情,到10年后可能要5万元才可以。
保障型保险必须配置
在刘英祺的理财规划中,基础的内容是先要解决后顾之忧,其重点就在于各类保障型保险的配置。
在1987年刚刚大学毕业之时,还未进入保险业界的刘英祺就为自己投保了第一份分红型的人身保险,而这一切都是源于要为父母解决后顾之忧。当时,刚刚步入社会的他,投保的第一份分红寿险,每年保费3600港元左右,保额在50万元。"当时香港的小房子,不到40个平方米就要50多万港元。如果我遭遇不测,我留下的钱至少够我的父母把这套小房子买下来。"
除了寿险产品,他第二个重点配置的保险就是伤残收入保障型保险,目前这种保险在内地还没有普及。"这种保险可以在我生病或者发生意外的情况下,给予相当于现有收入70%的补偿。一般中高端的人会比较关注这类保险,可以在突然情况发生时,不影响正常的生活水平。"
再者,刘英祺也为自己配置了高额的高端医疗保障。"这主要是从我自身的情况出发。我目前是单身,一旦生病可能就没有人照顾,所以我除了对医疗技术有要求外,还希望获得更好的就诊环境和服务,因此会选择一些私立的医院,他们的诊疗费用也会比较高。"
股票、基金分散投资
在解决了后顾之忧后,个人的理财规划就应该进入第二个层次,即做一些投资。
刘英祺将自己的投资组合按照风险程度分为上中下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风险最高的股票投资。第二个层次是中等风险的,即基金投资。第三个层次是风险相对最低的,即万能险等投资型保险。
刘英祺解释说,用于投资的钱,一定要在可支配收入中进行分配,所谓可支配收入是在已经扣除了房租、吃饭、交通以及保障型保险的保费支出之后的。"假使我一个月有1万元的可支配收入,那么投入股票市场的比例会控制在10%左右,而有50%的资金会投入到基金产品之上。此外的20%到40%,会放在一些投资型的保险品种,比如万能险。"
【核心关注】
内地楼市有发展潜力在内地与香港,刘英祺都有进行房地产的投资,除自住外,也进行出租获取租金回报。在他看来,房地产业是很好的投资领域,有较高收益的同时也蕴含着较高的风险。因此,房地产的投资并不是在其常规的投资范围之内。他认为,在未来至少15年内,中国经济都会保持在一个高增长水平,会带动股市和楼市,但波动风险也同样很大,如果只是一个很投机的心态去操作,是非常不应该的。股票不是投资重点
作为金融业高管,刘英祺日常的工作非常忙碌,没有太多的精力自己去操作股票。他认为,如果每天都很关注股市的涨跌,会严重影响到工作时的情绪。因此,他只持有少量的股票,在其每月可支配收入中,投资股票的比例一直控制在10%左右。中国会有通胀
刘英祺认为,以中国现在的发展速度来看,未来的20年到30年中都会有通胀存在。因此,一定要在自己的投资组合中配置防御性的产品。分红型的保险产品算是一个比较好的抗通胀产品,基本上可以抵消通胀并有盈余。
【焦点对话】
(简称"记"):你的保费支出占自己收入的比例为多少?
刘英祺(简称"刘"):随着收入的增加,我的保障型保险产品的保费支出比例是在下降的。刚毕业的时候,保费支出占收入比例的15%左右,此后的每两到三年,我都会增加自己的保障额度,目前保费支出占收入比例的10%-12%。
记:中国人比较爱存钱,但在你的理财规划中似乎没有储蓄的概念,这是为什么?一般理财规划都会强调保持一定的现金流动性,那你如何应对一些紧急的情况?
刘:(笑)这可能是因为我目前是单身,身边没有帮我存钱的人。如果是生病等需要用钱,我已经拥有足够的医疗等保障产品。我也曾经遇到过危机,短期内需要一笔钱,我才发现其实我的保单中的现金价值很可观的,我只需一个简单的手续就能把这笔钱提取出来。
记:保险是等到有钱的时候才买吗?
刘:当你有能力和可以投保的时候,就尽量多买一点。比如现在的需求是100万元,但如果有能力,最好买150万元的保额。因为每个人都不知道自己明天会不会出现各种伤病问题,如果明天身体出现问题,那就不能再买保险。保险不是有钱就能买的,一定是在身体等方面条件都很好的时候才能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