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前,在来势汹汹的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全球经济遭遇寒冬,中国迅速应对,出台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一年后,在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的推动下,中国率先成为全球经济回暖的主要经济体,全年经济增速"保八"无悬念。
国家统计局和新华通讯社有关部门9日联合发布的"2009年百姓经济生活调查"结果显示,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尽管面临着收入、消费、就业、投资等多方面的挑战,但在政府一系列政策的守护下,中国百姓在经济寒冬中感受到温暖,在前行中充满了信心和力量。

危机:影响生活
一年前,出口下降、经济下滑、就业锐减……百年罕见的国际金融危机给我国经济带来巨大冲击,对普通百姓的生活同样带来影响。
在"2009年百姓经济生活调查"中,国家统计局社情民意调查中心受新华社委托进行的基础性调查显示,接近四成的受访者认为国际金融危机最大的影响是"失业率攀升,就业困难"和"外贸出口受到影响",三成受访者认为"投资变得更为谨慎",并且"中小工业企业生产经营出现困难"。
在北京顺义一家服装厂工作的周建告诉,受危机影响,公司原来的一些手机补贴、取暖费、物价补贴等逐步消减,危机影响了自己的生活。
基础性调查同时显示,虽然半数以上受访者认为金融危机对百姓个体和家人的影响比较小,但具体到个人和家庭收支的各个方面影响各有不同。其中,约一半受访者认为危机对个人及家庭收入有影响。
由新华社31个分社围绕城乡百姓经济生活热点进行的入户或拦截访问调查显示,危机中,自由职业者、下岗、待业人员或个人月收入在2000元以下的受访城市居民受到的冲击较大;普通居民受到影响的主要是财产性收入,包括股票债券、投资性购房、房屋租赁收入等,许多受访者的投资收益降低,"投资更加谨慎"。
在消费方面,今年以来我国在扩大国内消费内需上作出巨大努力,消费增长不断回升,预计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同比增长15.6%左右。据国家统计局社情民意调查中心的基础性调查显示,有接近七成受访者认为金融危机对其个人和家庭在日常生活消费方面影响相当有限,但仍有三成的受访者认为"居民消费变得更加谨慎"。其中,半数以上受访者认为金融危机对个人及家庭房产购置计划产生影响。
经济发展减缓,就业拉动能力减弱,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和困难群体这三类重点群体的就业问题成为今年的突出挑战。在调查中,有受访者直言,"好容易儿子大学毕业了,可是找工作很难"。国家统计局社情民意调查中心的基础性调查显示,52.8%的受访者认为金融危机对个人及家人就业的影响较大。新华社31个分社的调查结果显示,41.5%的城市居民认为金融危机造成失业率攀升,就业困难。
政策:温暖人心
面临经济寒冬,百姓更需雪中送炭。在党中央、国务院应对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中,保民生的政策措施如冬日阳光,温暖着百姓生活。
就业难,是经济下行给百姓生活带来的直接冲击。在保障和扩大就业方面,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开发公益性岗位,实施特别职业培训计划,阶段性降低困难企业社会保险费率,在一系列组合拳的快速持续出击下,就业局势总体保持稳定,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预计今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有望达到去年水平。
据新华社31个分社进行的入户或拦截访问调查显示,保障和扩大就业政策效果得到了84.1%的受访者认可。
经济越是波动,社会保障的安全阀和减震器作用越凸显。这一年,政府加快了社会保障领域改革步伐,拿出8500亿元进行新医改,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加大住房保障制度改革……
调查显示,88.8%的城市居民认为政府在完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方面的措施效果不错。特别是对低收入人群和困难群体的扶助方面,城市居民认可的比例达到86.4%。
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是政府保增长、扩内需、惠民生的重要举措。来自住房城乡建设部的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8月,全国经济适用住房新开工4718万平方米,完成投资659亿元;从去年第四季度到今年8月,全国廉租住房新开工133万套,完成投资481亿元,新增发放租赁住房补贴154万户;林区、垦区、煤矿棚户区和城市棚户区改造全面启动。
调查显示,79.6%的城市居民认为经适房和廉租房政策效果不错,其中认为效果很好的占10.1%,比较好的占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