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iweik88
2009/12/9 4:33:15
与现实财富相对应,人们把虚拟经济体系中的财富形式概括为虚拟财富。对包括股市在内的虚拟经济到底能否创造现实财富,一直是个有趣话题。
从宏观看,股市健康适度上涨能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从而创造更多财富。股市上扬,市场IPO融资和再融资将增加,而上市企业市值提升也便于其从银行获得更多贷款,由此投资支出也会增加;另一方面,股市上扬,投资者账面财富增加,财富正效应使得消费支出也增加,这样通过投资和消费两方面都会拉动经济增长。
从微观看,健康股市犹如一架严密精巧机器,各个环节相互咬合制约,原材料是资本,产品是包括资本利润在内的诸多回报。其作用机理,首先主要是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要以股东利益最大化和资本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其次股市有发现、传播、加工和处理信息功能,由此可将资源引向最恰当的地方。美国金融学会****默顿·米勒指出:"交易活动是散落在整个经济中各独立部分的经济信息相互聚集乃至最终融为一体过程中的一部分。交易利润可理解为某种'贿赂',社会用它来刺激人们广泛收集分散的供求信息,并最终将其融为一体"。
但是,若股市机制不健全,上面一切都将无从谈起。单纯通过释放流动性等宏观调控措施使股市出现稳步上涨走势,这些逐渐增加的虚拟财富更可能是"虚幻"财富。
首先从宏观看,股市上涨虽会导致融资和投资增加,但市场约束机制不健全却可能导致低水平重复建设,由此产生半拉子工程、无效工程,有的资金甚至游离到小金库或不法者个人账户,是糟蹋瓜分现有财富而非创造新财富。另外,随着股市上涨泡沫渐起,不仅吸收央行一部分新增流动性,甚至可能吸收民众原有大量存款,人们的消费需求不是增加而是下降,因为钱换成股票后居民财富就丧失了货币支付能力,即使可以重新卖出但却要以其它个人投资者财富丧失其货币支付能力为代价。
从微观看,在一个由政策主导的人造牛市中,股市本应具有的发现、传播、加工和处理信息功能将被扭曲,资源优化配置功能难以形成。因为大势向上,操纵者甚至市场本身就可能制造一些无聊、无用甚至虚假的利多信息(比如摇摆不定的真假重组消息),以刺激和强化股价上行趋势;即使是利空消息,在强势行情中操纵者也可能把它当利多炒,投资者资金涌入可谓势不可挡,优化资源配置从何谈起?
从货币创造角度看,央行调节商业银行增加放贷,使得上市公司、民众存款增加,这些存款通过各银行多倍创造,除投资实业外有相当部分投向股票,股价上扬;人造牛市形成后又利于上市公司和投资者的信用创造,从而使得股市内生出更多货币;不过牛市预期又导致这些货币相当部分流回股市,这样靠市场自我维持、自我服务、自我膨胀,宝贵资金多为制造泡沫服务而少为实体经济创造现实财富服务,人造牛市创造出的大量虚拟账面财富只能是"虚幻"财富。
从GDP创造角度看,证券公司自营股票收入、收取的股票交易手续费,以及股市相关服务业的收入,都被计入GDP,在人造牛市中股票交易更活跃,其直接创造的GDP也更多,但这些GDP含金量却存疑。因为一旦人造牛市终止或泡沫破裂,证券公司自营股票收入就会归零甚至为负,由此GDP都将反向变动;即使是券商付出辛苦所赚的手续费,由于其所支撑的交易多属投机、过度背离实体经济的需要,可能不会对实体经济创造财富有多少裨益,或属"无效"劳动。假设市场中只有证券公司或交易所作为上市公司,投资者的手续费支出等成为支撑股价基础,如此自娱自乐市场上涨所带来的GDP增量意义何在?
从社会角度看,政策性牛市将强化民众不劳而获心理。有了宏观调控所形成的人造牛市作后盾,人们认为搞股票投机赚钱更容易,就会大大降低从事实体经济劳动的积极性,这将导致社会创造现实财富的意愿和效率下降,由此导致社会商品的匮乏。
综上,单纯人造牛市很难带动实体经济超速发展,反会引发泡沫甚至诱发金融危机;天上不会掉馅饼,虚拟经济要创造财富离不开机制的力量,只有花苦功夫建立并维持约束激励等健康机制,牛市才可能不请自来,股市内生货币或虚拟财富也方能物化成为现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