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景房拥有者(财大气粗的私营企业主 陈雄先生)
最近有点心慌慌
最近海景房骗购的新闻闹得我有点心慌慌,因为我就是刚刚8月份买了海景房的人。
不过,我买的不是威海的房子,是比威海还要靠北的山东龙口的海景房。说起怎么会买的,也很偶然,房产中介公司的人向我推销房子,说来说去就说到了山东的海景房,我听人介绍过威海的海景房,印象不是很好,我就说"去龙口看看吧,就当旅游一趟。"
和威海的一样,龙口的海景房也做了大量广告:环境好、空气好、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万米沙滩、沙质洁白、水质清澈,天然海水浴场、全年平均气温12.3℃、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人间仙境等等。看看介绍,还真是很吸引人的。不知道现在冬天的情况怎么样,反正我们夏天去的时候,情况非常火爆。每个人要交300元的看房费,当然这300元并不贵,因为要乘大巴、住旅馆、吃饭。还要早预定,不然没座位呢。
去到那里一看,还真不错,是在一个颇具规模的旅游度假区里,房子就在海边,推开窗户就能看到海。哎呀,售楼处里人山人海,各地来的看房车一车接一车地到达,多的是东北人和浙江人,他们那下手买房的腔调就好像在菜市场里买大白菜!场面特别火爆。我们一车去了大约40个人,有人一出手就是3套,我一急,也抢了1套,53平方米的一房一厅,3500元/每平方米,一共也就18万,想想,18万在上海能买什么房?在那里可是推窗看海的海景房啊,还有净水入户、供应地暖。后来我们还到周围看了看,旅游度假区里不仅风景优美,还有当地的大学、中学、小学、幼儿园,人气比较旺,不像威海曝光出来的看不到人影。有中等规模的医院,菜市场里农产品()也品种丰富价格低廉。如果以后去小住,生活便利度上应该比较满意的。
回来的路上,大家一交流,居然都买了,还有买2套、3套的。大家都说,20万左右的房子,扔着吧,通货膨胀总是要来的,这房子今后涨个几万总没问题吧,翻一倍也不为过的。退一步说,就算不涨,自己去玩玩住住也好的。
房地产研究专家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综合研究部部长 杨红旭)
异地投资要看"租售比"
现在上海住宅均价已经到了每平米17000元到18000元了,有些异地房价可能相对较低。但异地买房最重要的是"慧眼识英雄",不能因为门槛低而贪便宜。更重要的是讲究性价比,要考虑到异地楼盘的投资价值和周边配套情况,看哪些区域有增值空间。
房价多高才算高?从居民自住角度分析,房价收入比是最好的指数;从投资角度看,租售比是最好的指标;从行业风险角度观察,空置率是最好的指标。
其实,全国房价最夸张的城市不是北京,不是上海,也不是深圳,而是一个二线城市--厦门。厦门房价从2002年开始上涨,2005年开始加速,保持约30%的年涨幅,2007年时更高达35%,2008年在部分大城市房价回落的情况下依然上涨超过10%。按统计局公布的商品住宅价格,厦门房价在深圳和北京之后排全国第三高。
厦门的城市地位与青岛、大连、宁波、珠海和海口等沿海城市类似,但房价明显超过他们。大城市房价高是人们的思维定式,不过部分二线城市的房价并不便宜。根据研究,目前一线城市和部分东中部大城市的房价收入比依然偏高,但对于600多个城市中的大部分,房价收入比还算合适。
在部分中西部省会大城市中,房价并没脱离当地城市收入水平,尤其是直辖市重庆堪称是全国省会以上城市中房价收入比最为合理的城市。然而,在中部省会城市中,只有一个城市房价一枝独秀,那就是武汉。
主持人的话
最近被央视曝光的威海海景房,在上海市民中引起不小的反应。
据央视《经济半小时》:山东威海海景房存在骗购陷阱。央视近距离体验,不仅没有宣传中的最大亮点――海景,还被销售员要求缴纳定金,强行签订协议。威海银滩一地有近200个大大小小的小区,基本看不到人影,整个区域内的配套尚不成熟,如冬天没有供暖,没有购物场所,甚至没有医院。
异地购房,上海市民已越来越熟悉。家里信箱常常被塞进房产宣传单,街头、地铁口总被人一个劲往手里塞房产小广告,手机短信推销房产更是屡见不鲜。这其中有海南、成都、重庆、武汉、江浙一带的房产,但最多的还是山东。山东的海景房,在上海设立的销售点多如牛毛。经电话联系、报名登记,交了两三百元看房费后,一车车的看房团周末就出发了。一般一车30多人,到了那里大多会在"营销攻势"下当场购买,下单比例高达90%左右。
广告狂轰滥炸的结果就是,很多人都在考虑"要不要异地购房",不少人已经异地购房。不论是谨慎投资的,还是冲动消费的,大多异口同声地认为"太便宜了!"确实,不论哪里,和上海来比,房价都显得很低廉。那么,便宜就一定是好货吗?异地投资房产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不管怎样,我们要强调:任何投资都是有风险的,异地购房要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