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理财”免费网络账本(帐本),非常活跃的网上账本和理财圈子(www.17lc.net)〖理财圈〗 → 物价上涨 工资呢?
查看完整版本:物价上涨 工资呢?
2009/11/28 9:28:58
  国庆去了趟四川,明显地感觉到,素以天府之国闻名的四川,过去低廉的食品餐饮价格,近年来快速上升,逐步和沿海城市接轨。在成都的中档餐馆,价格和深圳并无明显区别,人均70-100元的消费已是普遍现象。超市里某些蔬菜的价格甚至比深圳还高。在我的印象中,仅仅三四年前,这里的物价比起沿海还是明显低廉了一大截。是什么因素导致了这样显著的变化?
  首先想到的是土地成本的上升,省会城市周边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和房地产开发,使得耕地面积减少。同时,蔬菜基地由近郊转移到远离城市的乡村,由此带来地价和运输成本的上升,推高了农产品成本。
  在现阶段的中国,农业、餐饮服务业仍然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因此更多地还要从劳动力的角度去寻找答案。我们注意到,中西部地区的农民工工资正在快速地趋势性上涨。在成都及其周边的装修市场,一个熟练的木工,一天的工资普遍达到100元以上,这一工资水平,已远超当地大学生的起点工资,即使考虑到地震灾后重建和西部大开发等因素,这一上涨仍然是不同寻常的。
  在四川农村,相当数量的青壮年劳动力已经完全转移到城市,农村务农的主力军是留守的中老年人,在湖南、河南、江西等农民工输出大省,这也成为普遍现象。对于拥有8亿农民、劳动力几乎无限供给的人口大国来说,这意味着什么?
  对此,某些经济学家引入"刘易斯转折点"来解释这个现象,认为中国的劳动力市场正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已从过去的无限供给转向了有限剩余。在这个转折点出现之后,中国的劳动力资源总量上虽然依然丰富,但过剩程度却不断降低,企业为了吸引劳动力,必须提高工资水平。这一过程,实质上是一个农业国进步为工业国,劳动力不断从低效率农业部门流入到高效率的工业部门,最终实现工业化和城市化、消灭城乡差别的过程。
  我们还注意到,80后、90后出生的农村年轻一代,他们的观念和城市更加贴近,普遍不愿意留在农村务农,即使进入工厂,他们的人生态度也和60后、70后的父辈兄长大不一样,他们愿意享有更高的生活质量,不愿意为了多挣钱而长时间地加班。在某种程度上,这也使得业已绷紧的劳动力供应更加紧张。这一现象虽然才刚露苗头,但考虑到这批人的规模占到同时期新增人口的80%以上,他们的价值观对未来中国社会的发展必将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
  过去很多年,社会各界长期呼吁要提高农民工待遇,缩小城乡差别,收效甚微;现在,随着劳动力市场供需天平的倾斜,工资上涨成为一个不可遏抑的趋势。这充分说明,经济规律的力量要远远超过短期的政策导向和人们的道德倾向。而这些现象,亦生动地反映出中国社会正在经历着伟大而深刻的变化。
“一起理财”理财圈 © 2007-2025
Processed in 0.01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