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iweik88
2009/11/24 11:30:51
基金每周、月度业绩等短期排名将取消,基金长期投资能力受到考验,老基金或得到更多资源
投资者总喜欢"冠军"产品,短期绩优产品却有如过江之鲫。上周,中国证监会正式发布了征求意见后的《证券投资基金评价业务管理暂行办法》。按照《办法》,投资者能接触到的推荐和排名将更多是长期的,这也更加考验基金的长期业绩和管理稳定性。不过,对于一些习惯查看基金短期排名与评价的投资者来说,是否能习惯新的环境呢?
考验长期投资能力
在目前的A股市场上,有不少基金在单边市场中表现出色,比如一些坚持高仓位的基金,在2007年的牛市中业绩居于前列,但在2008年的熊市中跌幅也处于最前列;而另一些基金在2008年大跌过程中跌幅较小,但在2009年的涨幅同样较小。
而投资者借助于现行的基金评价机构,看到一些成立不足两年的基金表现良好,往往忽略了基金在整个市场周期中的表现。证监会的相关负责人指出,保留36个月的基金评级期间可以更好地评价基金在完整经济周期中的业绩表现,更好地保护长期基金持有人的利益。
不过对于基金公司来说,一年保持良好业绩或许还不难,而要两年、三年长期保持在行业的前列,对公司整体投资能力的考验更大。
老基金或受优待
在新的评价格局下,明星基金将多半是管理了3年以上的基金。这种变化,会使得基金公司珍惜旗下的老基金品牌。
证监会的负责人在新规发布时说,证监会在征求意见的过程中没有接受缩短基金评价区间和更新间隔的建议,鼓励基金公司将最优秀的基金经理配置到老基金。
基金评价的不单是有第三方评价机构直接向投资者公布相关的评价结果和数据,而且这些数据也广泛地被引用在基金的宣传资料当中,出现在银行柜台、广告和其他推介材料中。
对于持续营销而言,目前很多基金都引用了相对短期的数据来说明自己基金的业绩,这种局面也会在明年得到改变。与之相适应的是,满3年的基金可能获得诸多第三方机构的评价,受到更多投资者的关注,基金公司也会相应的更珍惜老基金的品牌,配置更多的资源。
【应对1】 不看短期排名改看业绩
投资者张女士每周都会间或去看看一些网站的基金频道,在"基金评级"一栏,有开放式基金最近一月和最近一个季度的业绩;而在另外一个栏目,有"最近一周","最近一月"、"最近一季"、"最近一年"四种业绩评价。张女士可以比较清楚地看到自己的基金在最近一段时间的表现。
不过,按照证监会最新发布的《办法》,从明年开始,这种数据将需要改动。因为证监会的规定指出,"对基金、基金管理人单一指标排名的排名期间少于3个月"。这意味着,这种"最近一周"、"最近一月"的排序数据将不能再出现在门户网站上,投资者在各类评价机构发布的榜单上也将看不到这类数据。
"如果哪一天真不看这些东西了,或者是一个月看一次,我还真有点不放心",张女士说,最近一两年养成的习惯还不是一下子能够改变的。从一些实例上说,众多"超短期"的数据确实会对投资者的投资心态产生一些不利的影响。
以投资者对于嘉实主题精选基金的看法为例,该基金在今年第一季度表现强劲,受到投资者欢迎;但在第二季度一直到7月份之前,由于基金经理基于风险的考虑逐渐转向防御,而大幅落后于同阶段基金的表现,在排行榜上落在后面。不过随后第三季度的行情证明该基金的防御策略还是有成效的,该基金成为表现最佳的基金,进而使得其今年以来的表现也可称优异。
【建议】
某财经门户网站的频道主管表示,他们一方面在申报成为评价机构的资格,另一方面在按照要求对基金评价的页面做出调整,目前还没有最终确定。
不过该人士指出,到明年后,目前的"最近一周"、"最近一月"业绩数据,以及可以手动排序的短期业绩可能都将消失在页面上。
但是,虽然可以排序的数据会消失,并不意味着你查不到自己的基金最近一个月,最近一周的业绩,这样的数据预计还会存在,只是不会被排序。
【应对2】 从购买者处获取"专户"成绩单
自从专户"一对多"业务开展起来之后,基金公司的专户业务一下子与普通投资者的关系密切起来。在专户5000万元一单的时代,机构投资者自己有自己的方法来评价基金公司的投资水平,但对于一般投资者来说,除了从银行渠道获悉相关资料外,还有什么办法可以获得众多公司专户一对多业务的业绩比较呢?
目前的基金评价机构中,有不少评价机构也是做私募基金评价的,还有部分涉足了银行股票类理财产品业绩的评价,这些产品中,有很多的产品是和专户"一对多"产品的理念相似。
不过,这些机构可以评价私募产品,但今后却没有办法公开发布专户"一对多"产品的业绩评价,因为证监会新出台的《办法》,已经禁止基金评价机构公开评价这类产品。
博时基金副总裁李全说,由于专户产品设计相对更为灵活,策略更多元化,不同产品的可比性较低,此项规定体现了对基金公司专户产品投资策略多样化的肯定。
不过,从目前的专户"一对多"产品设计看,众多专户产品中,有不少的设计思路也是很一致的,未必就没有可评价的基础。不过由于专户业务份属"私募"业务,有购买意向的投资者可能获得并不公开的业绩对比。
【建议】
对于这个问题,基金公司的人士说,银行渠道可能会给你一些资料。不过基金评级机构的人说,大概没办法。
"专户理财一对多业务的信息和比较方面等确实不太好获得,基金公司只给购买产品的客户发送净值报告。不允许基金公司对外公开一对多净值业绩。"一家基金评价机构的人士说。银行渠道也不太可能给出专户"一对多"的比较数据,因为基金公司的专户一对多产品,分散在各大银行、券商销售,即便银行也可去购买的客户出示一些数据,也是不全面的数据。
不过,现在在封基论坛,已经有一些购买专户"一对多"的投资者自己贴自己购买的专户一对多回报,按照发帖者说:"一对多专户理财,我买了一份。因为一对多的很多信息都不透明,我无从知道其他产品的情况。所以想到发个专贴,要是论坛上哪个朋友也买有一对多产品,可以共同来见证这个新生事物。"
【应对3】 买"次新基金"比较业绩与基准
这次《办法》带来的另一个观念的改变可能影响更长远。那就是基金评价的期限被定为3年。
从这个意义上说,如果投资者要参考"五星","四星"这样的综合指标来买基金,已经只适用于成立满3年的基金。这一变化将带来的影响是,目前刚满1年或者2年的"次新基金"将没有综合评价的指标。
此前市场上所说的"次新基金"多半是指成立不足1年的基金,而在基金评价的新办法出台后,人们所说的"次新基金"范围恐怕要扩展了。
从目前的评级机构的操作来看,一些评级机构设定的期限是1年半,即基金建仓期满后一年;另外一些评级机构设定的期限是2年,在此次《办法》颁行之前,评价机构中比较常用的评价方法是,将不同期限的基金分开来评级,比如,有"一年期五星基金","两年期五星基金"、"三年期五星基金"这样的分类。
在美国等成熟市场,如晨星等机构的评级都是针对三年期以上的基金,不过在国内评级机构最初采用变通的做法,是因为在2006年之前满3年的基金基数尚不足够大。
而从明年开始,四星五星基金也将不再有"两年期"这样的说法,只有满3年的基金才会得到综合评级。
【建议】
评价基金风险和收益有经典的三大指标:夏普比率、詹森指数、特雷诺指数。在研究机构评价四星五星的过程中都会用到,不过如果追究其思想,无非是从基金的波动性,超过基准的收益和风险几个方面来考虑。
在没有评级的时候,投资者仍然可以自己通过分析得到类似的数据,虽然不是那么直观明了,但是可以知道自己手上的基金好不好。
比如,投资者可以从公开数据中获得基金的一年或者两年的业绩,与同期的基准指数做比较,并与同类基金相比较。虽然3年以下无评级,但业绩的排名数据还是会有的;同时也可以粗略的看到基金净值的波动性。
此外,投资者在购买次新基金时,过往业绩是重要的一方面,另外还可以通过综合考察基金公司的整体实力和基金经理的过往业绩来作为参考,这对于基金的长期表现来说也是十分重要的一方面。
看评级不是长线的全部
■ 投资策略
对于买基金的投资者来说,短期投资是一种投资方法,但并非主流的以及适应大多数人的方法。
长期持有基金的人、持有合适数量的资金及合理配置自己资产的人更容易在这个市场中胜出。
对于长期投资者而言,看评级买基金并不是投资的全部。这是因为一方面,评级并不代表全部,在评级背后还有基金属性,比如,你需要的高风险的基金还是低风险的基金,它们之间的资产如何配置。在这一点上,并不意味着你持有更多的五星基金就能获得更好的回报。
另一方面,高评级只是对于基金以往操作的量化评估,并不代表该基金在将来就会有更好的表现。
从长期投资的角度看,往往是股权结构更稳定的,公司规模更大的基金更容易在长期投资中获得稳定、优异的回报。这一点在中国基金市场并不长时间的发展过程中已经得到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