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ls179085343
2009/11/23 8:59:57
本期参与理财师:
招商银行 (600036 ,,,)郑州分行贵宾理财经理刘永华
单亲妈妈的定投轨迹
2007年底时,我的一个客户李女士找到我询问如何理财,由于她刚刚离婚,抚养的女儿才不到一岁,目前只有10万元存款和一处房产,除去花销每月只能结余2000元钱,“我听说定投不错,想买点基金给女儿做投资。”
考虑到李女士作为单亲妈妈的风险承受能力较弱,我当时并不建议她做投资,特别是基金这类权益类资产投资,反而应当要先给自己做好保障。所以当时先给她设计了一个重大疾病保险规划和一个意外伤害保险计划,这些保险并不会占用李女士太大的资金,却能给自己以及家庭一个坚实的保障。
至于投资方面,李女士在我的建议下最后用10万元购买了债券型基金,期望收益率在3%-5%之间;而同时在每月结余的资金中抽出1000元做基金定投,由于定投的时间复利效应可以摊薄成本,故建议她投资于混合偏股型基金,在当时行情下保守地计算,平均收益预计能在年化12%左右。
最后我们一同算了一笔账:李女士当时30岁,假设她六十岁退休,还有30年的剩余工作时间,如果每个月拿出1000元进行投资,并分别购入两只股票型基金的定投业务,500元作为女儿非义务教育费用,剩余500元作为自己养老之用。假设年收益率为12%(我国96年-06年十年间投资的年平均收益为11.6%),15年后,李女士女儿高中以上的教育费用为25万。那么30年后李女士的养老费用是1747.48万。当时看到这个结果李女士差点笑出声来,觉得非常不可思议。但最终还是按照我的建议购买了10万元的债券型基金,并坚持了每月1000元的基金定投。
进入2008年,股市骤然大跌,但2008年债券市场一枝独秀,令李女士10万元的债券型基金获利颇丰,至今已经净收益接近20%,远远超出了当时的预期。而混合型基金定投的业务在2008年股市暴跌的情况下不断拉低投资成本,在2009年的反弹行情中又迅速收回成本,目前为止定投收益也接近30%,也超出了李女士的预期。
前些日子,我对李女士的资产配置重新做了一些调整,建议其在目前市场条件下,可以把部分债券型基金调整为混合偏债的基金,并鼓励其基金定投业务坚持下去。为此,李女士对年化12%的收益更加有信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