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采采
本周,中国证监会颁布了《证券投资基金评价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对基金的各项评价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是,要求各类评级机构不得对成立未满三年的新基金进行评级,不得对同类型的基金统一评级,不得对少于同一类型少于10只基金产品的基金进行评级。这些新的要求统一在明年开始执行。
对这一新的管理办法的推出,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负责人胡立峰表示,新办法有助于社会和市场从喧嚣浮躁的基金短期业绩排名和各种类型的评奖中解放出来, 给业内一片冷静的空间,让基金投资者、基金管理公司和基金销售机构都树立理性、冷静和稳健的意识;给基金管理人按照基金合同进行投资运作提供良好的外部氛围,同时也推动投资者长期理性投资行为的培育,共同夯实我国证券市场的基础。
新的管理办法出台后,实际上意味着今后投资者在购买新基金时,将在三年时间内面临一个无法方便地获得与其它基金进行比较的尴尬局面。中国证监会的有关负责人在出面解释新管理办法可能对市场带来的影响时也表示:中国证监会鼓励基金公司将优势资源向老基金公司倾斜,鼓励基金公司从短期排名的压力中解放出来,树立更加科学的长期投资的理念。这实际上也表明,中国证监会对中国投资者总是钟情毫无市场经验与业绩的投资行为感到头痛,到了需要出台法规加以纠正的时候。
据相关媒体统计,到2009年底,市场上总共有582只基金,有资格参与评级的基金仅为300只,也就是说,明年市场上将有约一半的基金不得参与评级,这对新基民数量依然庞大的市场而言,意味着将有一半以上的新基金的持有者,将无法方便地获悉其基金在专业机构眼中的模样。而失去独立第三方,特别是失去专业评级机构的评价,将对众多新基金的销售产生不利的影响。
一个已经出现的不利局面就是,2009年以来业绩曾经进入排名前三的基金,像新世纪优选成长、兴业社会责任、华夏复兴等,这些新基金哪怕到年底业绩增长率全部进入前三,也无法进入各研究机构公开发布的基金评级榜单,要获得市场的广泛认同便产生了较大的障碍。
因此,对于投资者来说,现实的路径就是,不要轻易放弃老的基金转而认购新的基金,尤其是那些在投资领域里具有浓厚的"处女"情结的投资者,如果你不停地弃旧迎新,那么你所选择的基金就永远也得不到权威机构的评价,从而令你的投资失去方向感,失去参照物。另一方面,投资者如果确实对哪只新基金有兴趣一定要购买,那么就要自己多做功课,多搜集基础数据自己进行比较。当然,如果你是投资大户,你还是可以方便地从非公开的渠道获得你想知道的信息,但是对于散户投资者,那就只有处处留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