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理财”免费网络账本(帐本),非常活跃的网上账本和理财圈子(www.17lc.net)〖理财圈〗 → 古旧的西洋版画:西方人眼中的"帝京"印象
查看完整版本:古旧的西洋版画:西方人眼中的"帝京"印象
2009/11/20 10:24:10
[第01页] [] >>

  你能想象道光皇帝午门阅兵是怎样的一种场面?你听说过光绪皇帝在北海坐冰撬的故事吗?你可见过圆明园内的清漪园被毁前的模样……11月12日起在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推出的"帝京'印'像--西方版画中的老北京"展览,通过一幅幅古旧的西洋版画,引领观众穿过时光隧道,重新发现、品味明清老北京的人文风情与世代沧桑。
  此次展览由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组委会办公室主办,首都博物馆、首都图书馆等协办。用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馆长王立梅的话说,"帝京'印'像"是该馆2009"回望中国"主题年的收官之作,也是一面史鉴之镜、回窥之窗。
  西方认识中国的最早媒介
  在摄影术发明之前,绘画是最重要的记录形象的载体,而版画由于其便捷与可复制性,又相较于其他画种更为普及。因此,在照相制版印刷技术应用之前,版画也是最重要的形象传播媒体。它天然地具备了两种价值:审美价值和信息传播价值。
  "帝京'印'像"展出的150余幅版画、地图及10余本17至19世纪西方介绍中国的重要出版物,均为李弘女士的私人藏品。据李弘介绍,她第一次注意到西方版画中的老北京,是1998年在香港的一次版画展销会。这些版画全部来自1793年第一次英国使团访问乾隆清廷后在英国出版的出访巨著的版画卷。"其中的一张描画的是北京西直门外的景色。画面上有城墙、箭楼、西直门、闸楼、角楼、护城河、跨河的大桥、破败的牌楼,加上城门外各色人物,任何对老北京略有印象的人都会忍不住在这张画前驻足惊叹。现实中,这种真实的场景已无处寻觅,老照片中也找不到画面如此宽广的全景。尽管这幅画有许多细节是失真的,但这样的艺术加工更让我们感受到当年的城门、城墙在西方人眼中的雄伟恢弘。"李弘说。
  从此,李弘历时10余年海外寻宝。出乎意料的是,尽管这些版画零散地失落在海外的边边角角,但它们的数量大得惊人。从明末欧洲人探秘东方世界开始,就出现了描绘中国人的创作。最初的绘画原作多已踪迹难寻,但通过刻板印刷术,许多早期的版画流传下来。描绘中国的版画数量庞大,它们把中国及中国人的形象传播给了当时的西方世界,而中国人自己对它们却知之甚少。
[第01页] [] >>
“一起理财”理财圈 © 2007-2025
Processed in 0.01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