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量化投资频频获批,似乎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监管层对此类产品的认同。作为国内首只采用量化进行主动增强的型基金产品,富国基金旗下量化旗舰产品——富国沪深300增强投资基金,已于11月11日正式发行。作为首只引入“量化投资”,以及“自信度”(业绩比较基准超越指数比例最高)最高的指数基金,笔者采访了富国基金量化投资团队负责人李笑薇博士:
笔者:作为国内第一只采用量化方法进行主动增强的产品,富国沪深300增强基金与普通的指数型基金有何不同?
李笑薇:作为一只指数增强型基金,富国沪深300以沪深300指数为追踪标的,其投资于沪深300指数成份股和备选成份股的资产不低于组合的80%。它的年跟踪误差不超过7.75%。这些并无特殊。
但是,与普通指数型基金相比,首先我们不是指数复制,而是指数增强;其次我们的增强方法是量化的,是国内第一只采用量化的方法进行主动增强的沪深300指数基金。
我们将利用富国定量投资模型进行主动增强:利用多因子alpha模型选择;通过风险估测模型有效控制风险预算,并通过交易成本模型控制成本、保护业绩。相比定性的方法,定量投资手段在对成份股较多的指数进行增强方面以及控制跟踪误差方面具有很强的优越性。
笔者:我注意到此次富国沪深300增强基金的业绩基准为“95%?沪深300指数收益率+1.5%”,成为目前市场中最“自信”的沪深300基金,请问调高业绩比较基准的依据是什么?
李笑薇:目前来看,我们的业绩比较基准“沪深300指数收益率?5%+1.5%”,可能是同类产品中最高的。其中,超越指数的来源包括成分股分红、以及量化模型的主动增强策略等等。在经历了前期大量的模型搭建、调试,以及业绩模拟工作之后,我们对超越这一业绩比较基准比较有信心。
笔者: 目前,市场上已经有多只基金产品追踪沪深300,富国基金为什么选择沪深300作为追踪标的?
李笑薇:沪深300指数成份股由上交所和深交所从沪深两市选择300只流通股规模大、流动性好的股票组成,是今年市场关注度最高的一只指数。
目前,该指数成份股净利润已占到A股上市公司净利润的94%,总市值占到了81%,相对较能代表市场整体水平的指数,从一定程度上讲,沪深300指数对经济增长的代表性也要强一些。
它的成份股在各个的配置比例比较均衡,集中度相对比较低,进一步起到了分散投资的效果,而且更能均衡分享行业轮动带来的投资收益。
若投资人对中国经济和中国资本市场长期发展有信心,沪深300恐怕是最具有持有价值的指数产品。
笔者:尽管主动量化策略在国际市场上获得了巨大成功。但A股市场毕竟很不相同,它在中国会水土不服吗?
李笑薇:量化投资方式本身没有问题,问题在于是否能将这种方式用得好。比如针对“市”,量化投资中可以通过主题均衡减少政策风险。另一方面,如果一个定量投资人对某个政策方向有很大把握,他也可以通过形成一个针对该政策的因子来获取超额收益。其关键是能否把握好市场特点,设计好投资模型。
我认为不论从、技术的储备方面来看,A股市场采用这一方法的客观条件都已成熟。但总体来看,量化基金占A股市场上基金总体规模不到1%,量化投资在中国发展前景非常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