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理财”免费网络账本(帐本),非常活跃的网上账本和理财圈子(www.17lc.net)〖理财圈〗 → 当资产配置遇上人力资本
查看完整版本:当资产配置遇上人力资本
2009/11/15 11:29:47
  选股与自己从事行业无关
  资产配置理论中,分散投资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概念。当然,分散投资一个很重要的前提就是持有彼此表现不相关、统计学上相关系数较小的投资产品。在分析金融资本和人力资本时,这同样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要求我们在投资金融产品时,最好与人力资本来源错位--更浅显的说,就是尽可能避免投资工作所在企业以及所在行业的股票类资产。
  很简单的一个例子,假设某人在证券行业工作,同时又持有了一大堆的证券股,这就是一种很危险的举措。证券行业因为依赖佣金和投资获利,很大程度上属于靠天吃饭,收入高低与股市的兴旺与否关系密切,在股市走熊时都难免收入大减,员工奖金自然也跟随大减;与此同时,股市走熊对于证券股更是双重打击,一方面股市整体走弱降低了证券股的估值水平,另一方面又会打击证券股的利润来源,从而对其股价影响极大。若在证券行业工作,同时又持有一大堆的证券股,这就意味着一旦进入熊市,不但因为收入水平大减而导致人力资本缩水,同时还因为股市大跌导致金融资本也缩水,这样整个大组合的风险就高得吓人了。
  人力资本的反周期应用
  当然,仅仅是避免投资和工作所处的行业属于同一个行业并不是终极,毕竟现代资产配置理论告诉我们,资产组合中最佳的成员不是那些毫无相关的资产,而是那些彼此呈现负相关,能够此消彼长的资产。这个概念同样可以适用于我们在人力资本与金融资本的配置上,若两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反周期应用,就是一件相当美妙的事情了。
  让我们设想一下,某人在某家工业制造企业工作,这家公司主要的任务就是以铜为原料制造工业制品。由于这些工业制品市场竞争极其厉害,消费者的议价能力很强,所以多年来售价大致保持平稳。但是,铜价却是这些年波动极大的大宗商品,所以在铜价高涨时,这家企业的利润就大幅缩水;而铜价一旦低迷,这家企业的利润也就随之反弹。对于在这家企业工作的投资人而言,其奖金的这一重要收入来源就有可能是波动颇大,同时与铜价呈现负相关的--铜价高时奖金减少,铜价低时奖金增加。
  对于这样的一个投资者,在金融资产方面加大有色金属类股票的比重,就会成为一件很美妙的事情了。当铜价高涨时,虽然人力资本这块的奖金收入会大减,但是持有的有色金属尤其是铜业股往往会因为铜价的高涨而股价腾飞,股票收益上的盈利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奖金减少的损失,而且这时候抛售部分股票用于弥补奖金进行消费也同时有逢高减磅的作用;另一方面若铜价低迷时,持有的有色金属股会因为铜价的低迷而一落千丈,但与此同时人力资本这块奖金的收入就会上升,一定程度上弥补有色金属股的损失,而且这时若用多拿到的奖金增持有色金属股,确是可以在完成对有色金属股的逢低建仓。通过金融资本与人力资本的反周期配置,便可以彼此对冲风险,降低整个大资产组合的风险。
  家庭人力资本的内部配置
  上面谈及的是人力资本与金融资本之间的风险对冲,其实就人力资本本身而言,当一个投资者通过婚姻组成家庭后,夫妻双方的工作特性同样会造成不同的人力资本配置。
  夫妻双方是同行甚至同事,这是我们常见的一种组合。虽然因为彼此行业相近会具有更多的相互了解,但是从人力资本角度却是一个潜在危险--尤其双方都是"偏股型人力资本"的话。一旦行业出现波动,那么夫妻双方的收入都会大幅下降,从而双倍影响人力资本。对于这样的家庭组合,那么在考虑金融资本的风险水平时,就要平衡一下"偏股型人力资本"投资者进行更稳健的配置。
  显然,从降低人力资本风险的角度,夫妻双方一个是"偏股型人力资本",另一个是"偏债型人力资本"是比较好的组合。虽然两人都是"偏债型人力资本"可以实现最低的风险,但是"偏债型人力资本"往往意味着收入水平较低,所以通过"偏股型人力资本"和"偏债型人力资本"的混合型搭配,可以在既降低人力资本风险的同时,增加家庭的收入潜力。
  当然,正如前面提到的反周期应用那样,若夫妻双方都是"偏股型人力资本",同时两者还具有反周期特性,那就是一个极为理想的组合了。古老相传的那个笑话,说一个老太太两个女儿,大女儿卖伞,下雨天生意好;二女儿从事印染行业,必须有太阳才能开工,老太太开始在天晴时为大女儿担心,在下雨时为二女儿担心,后来经过旁人指点,变成了下雨天为大女儿高兴,晴天为二女儿高兴,视角不同,心态自然不同。虽然这里是姐妹俩的关系,但若换成夫妻变成家庭组合,就是一个相当好的反周期组合,无论下雨还是天晴,总有一方工作是好光景,彼此之间就对冲了风险。或者用前面的例子来说,若夫妻两人,一个在铜矿类企业工作,另一个在以铜为原料的工业企业工作,那么无论铜价上涨还是下跌,就总有一个的企业相对景气,如此可以使整个家庭的人力资本风险大大降低,进而可以承受更高的金融资产风险。
“一起理财”理财圈 © 2007-2025
Processed in 0.01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