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大刘夫妇与我家的总体收入基本相当,不同的是,我家几乎是"月光一族",多年下来存款廖廖。而大刘家不仅买了新房,还有一笔可观的家庭储备资金。
向大刘讨教家庭理财高招时,大刘向我展示了他家的"债本"。翻开一看,大长见识:1月3日,大刘借款100元参加婚礼;3月8日,小丽(大刘妻子)借款200元买连衣裙……大刘解释道,每个月他们留下当月必要的家庭开支,其余的钱一律存银行。如果家庭成员中谁有意外的开销,必须写借条从家庭存款中申请借款,并在自己手头宽松的时候还款。有了这样的约束,家庭每个成员的消费就有了分寸,家庭存款自然多起来。他们得意地称之为"家庭借债理财法"。
将大刘家的"家庭借债理财法"在我家试用了几个月后,效果果然不错。我和妻子都克服了以往消费随心所欲的毛病,家庭财政状况明显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