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理财”免费网络账本(帐本),非常活跃的网上账本和理财圈子(www.17lc.net)〖基金圈〗 → 团队精细化管理成就优秀业绩
查看完整版本:团队精细化管理成就优秀业绩
2009/11/14 12:30:53
    作为今年业绩表现最好的基金类型,在广大投资者中引领了“指数化投资”热潮。今年以来易方达深证100一直领涨基金,它的联接基金目前正在各热销,众多投资者在三季度震荡整理结束、后市持续向好的时机下纷纷选择年底布局优秀基金公司的指数基金产品。

  如何挑选指数基金?指数基金最后的业绩差别会体现在管理上的哪些细节中?怎样才能降低投资成本?日前,刊深入采访了易方达指数投资团队,请他们系统介绍了易方达旗下近500亿规模的指数基金是如何管理的。

  专门团队投指数业绩突出

  不象主动型基金需要大量依赖基金个人判断,指数基金更依托投资平台和团队分工协作。易方达是目前国内管理指数基金规模最大的公司之一,也是国内为数不多的组建指数基金投研团队的公司之一。

  “易方达指数投资团队”负责指数基金管理除后台、监察稽核之外的投研部分,从投资运作、数量化、交易、风险控制等多个方面,对指数基金实施“精细化管理”,管理目标是力争将跟踪效果做到最佳。

  易方达旗下所有指数基金均由指数投资团队管理,团队成员各司其职,分工明确:基金经理林飞负责投资管理;基金经理助理王建军除了协助林飞进行投资管理和基金日常运作外,还兼任一部分数量化研究工作;一名数量化研究员负责研究支持,包括金融工程及ETF投资研究、指数研究和一部分产品开发研究;三名交易员负责日常交易(含组合交易)、ETF补券交易、申购赎回清单等ETF盘后事务处理;一名风控专员负责风险控制、绩效评估和绩效考核。

  “团队成员共同支撑被动产品的运作,感觉像一个生产线,分工相对比较明确,而且需要团队之间的无缝衔接。”林飞说。

  在团队精耕细作的管理之下,易方达旗下目前已在管理的三只指数基金均有着优异的表现:深100ETF不但业绩独居榜首,同时也是全跟踪误差最小的指数基金之一,自成立以来每年实现的跟踪误差率基本控制在0.5%以内,较为精确地实现了跟踪指数的效果。

  精细化工程依靠公司和团队

  指数管理是一个庞大的同时也是精细化的系统工程。“日常运作管理包括六个方面:组合现金头寸管理、申购赎回管理、成分股调整管理、组合定期再平衡调整、个股事件管理、其他方面管理。”林飞介绍。

  运作管理六个方面在日常工作中按照一定的流程井井有序地展开:产品设计,具体的投资管理和日常运作,中间包含研究上的支持和交易上的支持,交易后还有一些盘后日常需要处理的事务,以及绩效评估的工作。

  林飞认为,指数基金的管理流程和其他公募产品是比较类似的,但是在具体细节实施中,指数基金更加依靠团队化的管理。因为指数基金管理目标特殊,特别是全被动型产品,就是为了控制跟踪误差,任何一个环节出差错,或者精细化不够,都可能会成为扩大跟踪误差的原因,所以必须依靠强大的团队进行分工协作、并精细化管理。

  指数基金的管理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包括众多监测、优化、计算和事务性细节,需要有一个完善的系统平台、密切协作的团队以及精细化管理的支持,才能做到最大限度地减小跟踪误差以及降低基金运作成本,从而为持有人创造更好的长期回报。

  好业绩要精打细算控制偏差

  “跟踪误差”是考核指数基金管理水平的主要指标之一。因为从原理上讲,管理被动型基金最主要的目标是控制跟踪误差,从而使投资者最后获得的收益跟指数非常接近。深100ETF由于成功地复制了优质指数深证100的收益,成就了排名第一的业绩。易方达指数投资团队向介绍了他们日常是如何控制跟踪误差的。

  跟踪误差是指数价格变动和同期基金变化之间累计的偏差,它公允地体现了指数基金对于指数的复制效果。影响跟踪误差最主要的是三个变量:现金头寸、结构偏离、成本控制。体现在投资运作中,比如现金头寸与申购赎回相关,结构偏离与指数成分股变动相关,成本控制与交易费用相关。

  “日常操作正是从这三个方面着手,精细化控制指数基金在各个环节有可能产生的偏离和误差。”林飞说。

  精细化的控制体现在方方面面。比如,正在发行的联接基金在成立并运作以后,可以在二级市场买入ETF和实物申购ETF之间,根据折溢价选择成本更低的方式。建仓期的沪深300,可以通过精准把握建仓节奏来积累收益或减少净值损失,从而部分抵销基金运作成本。

  在管理全过程中,易方达对跟踪误差的风险控制采用事前控制的风险预警制度。沪深300基金的投资目标之一是力争将年化跟踪误差控制在4%以内;该基金的内部风险预警线为3%,风险禁止线为4%——当年化跟踪误差超过3%,系统会适时发出预警,超出禁止线时,则立即要求基金经理对组合进行调整,从而实现对比较基准的紧密跟踪。

  六方面精细管理读懂指数基金

  林飞团队还详细介绍了指数基金精细化管理六个方面的具体工作。

  现金头寸是影响跟踪误差最为主要的因素。公司系统会实时监控现金头寸的变化,基金经理可以利用系统平台完成常规分析和计算,然后进行实时的组合仓位调整,目标是将组合仓位控制在合理的水平之上。日常管理中,基金经理和数量研究员还需要设计、优化现金管理制度和投资运作流程,以提高现金使用效率。

  申购赎回管理也是每日必做的功课。一旦有申购赎回的资金进出,基金经理需要根据变化程度及时完成组合仓位调整,并向交易员发出下单指令,交易员据此进行组合交易。

  当指数公司指数成分股有调整计划时,基金经理也要制定相应的组合调整,使成分股调整对基金跟踪误差的影响达到最小化。深100指数每年对成分股进行两次调整以提高其成分股的市场代表性,借助这样的调整深100ETF也获得了良好的净值回报。在日常管理中,团队要不定期对投资组合进行再平衡调整,进一步降低跟踪误差。

  当成分股遇到重组、合并等重大事件时,投资人员与研究部进行充分沟通,然后根据个股事件的发展制定组合中成分股的应对策略并执行。同时,也需要充分利用一些无风险投资机会,例如网上申购等,以降低运作成本。

  指数基金的其他方面研究还包括:数量化研究员密切跟踪我国资本市场新产品和投资工具的发展情况,特别是对指数基金投资运作管理有重大影响的工具或投资品种等,做好相应的前期和技术研究工作,以备相关投资工具出现以后可以合理充分的运用,提高运作管理效率。

  在全部这些过程中,公司的风险控制体系以及相关风控人员时刻监控着风险线,以保障基金投资安全。风控专员具体负责指数投资风险控制,他用偏离度、跟踪误差等风险控制指标对基金投资风险进行管理和控制。

  被动投资和主动投资七大差异

  林飞概括了被动投资和主动投资的七个主要差异。

  第一个差异是投资目标不一样。指数基金的目标是控制跟踪误差,要求在某个误差的水平下不断优化整个流程,或者是采取精细化的运作手段把误差一步一步往下降;而主动基金的目标是增加收益。不过,长期目标一样,都是为投资者提供能够获取收益的产品,只是短期的着力点相对不同。

  第二个差异是投资管理环节。指数基金产品致力于产生一个相对比较客观的过程,因此要怎么做、目标是什么、中间环节做什么,都是可以计算出来,依赖于客观结果,不会因为主观偏差而产生比较大的差别。

  第三个差异是运作平台。指数运作平台相对模型化的东西多一点,研究员研究成果的固化程度较高,系统也比较复杂,相对而言主动基金可能没有用到这么复杂的平台进行日常投资运作。

  第四个差异是研究。指数基金侧重于定量方法的应用,具体来说,侧重于市场微观层面的东西多一些,比如市场的流动性、冲击成本、公司的一些行为像并购重组、交易费用的节省等等。

  第五个差异是交易。指数基金交易上用组合指令多一些。因为组合指令最能符合指数基金的投资目标对精确性、时效性的要求,以及对控制冲击成本的要求。举个例子,组合指令是具体到一手,也是交易所能够容纳的最小的单笔交易。

  第六个差异是信息披露。主动基金只在季报、半和年报中披露持仓组合,而指数基金透明度较高。比如ETF每日对外披露一篮子成分股信息,体现了ETF投资管理的透明度,也体现了ETF作为工具性投资产品的特点。

  第七个差异是风控管理。指数基金的风险控制实际跟投资管理是一体的过程,可分为事前、事中、事后。指数基金的管理经验对于控制风险非常有用,一旦检测可以用,我们就会纳入到整个体系中来。”
“一起理财”理财圈 © 2007-2025
Processed in 0.01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