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iweik88
2009/11/11 12:43:49
私人银行在发达国家已经历经百年浸淫,专门为财富金字塔顶人群服务,为他们获取远高于社会平均利润的回报。在客户的眼中,海外私人银行和国内刚刚兴起的私人银行究竟有怎样的差别?
关玲(化名)是香港人,经商世家出身,在内地生活了近十年。在来内地发展之前,她已是新加坡华侨银行私人银行的客户。随着国内私人银行的开业,她也被一家大型国有商业银行纳为私行客户。在她眼中,国内外私人银行在客户构成、理财观念以及服务水平上都有很大差别。
"真正的富人在意的不是免费车送他们上医院或者是品红酒、雪茄那些小恩小惠,他们关注的是你在无风险的情况下,让他们在得到高于普通人的服务之时他们的钱得到高于普通人的回报。私人银行与贵宾理财绝对不是一个概念。也许等到富二代真正成为私人银行的主要客户之时,国内私人银行的理念才能接近于海外私人银行。"关玲这么认为。
不仅仅是高贵装潢
参观过国内多家私人银行的关玲,经常感叹国内私人银行在装潢上的大手笔。"这些私人银行更像是顶级会所,名人油画、古董玉器、仿古家具等装饰其间,都是为了烘托私人银行高贵典雅的气质。"
而关玲10年前走进那家国际私人银行时,那里并没有华丽的门面、精致的壁饰与地毯,只有森严隐秘的小会议室提供异常安静的空间。迎接她的是在私人银行服务了十余年之久的理财顾问安娜。在将所有文件都签署妥当后,安娜从此就成为了关玲的理财顾问。
"安娜就像是我的贴身秘书,虽然她远在新加坡,但她每个月都会飞过来请我吃饭,汇报我的资产情况。她清楚我的收入情况、生活习惯偏好以及投资意向,在做投资计划时,她会将这些因素考虑进去。除了清楚我的财务状况,她还非常了解我儿子的喜好、学习进度、身体状况等。除了定时跟我见面沟通之外,其他时候只要我有需要,她都会马上飞过来"。关玲说,"我很少亲自登门私人银行,很多交易也是通过电话或网络完成。投资股票、债券、对冲基金和外汇等金融产品都会听从她的建议,在购车、买房等事务方面也会请她帮忙。"
关玲前期想换辆车,安娜知道这个信息后,马上根据关玲的财务状况给她安排了一个预算。是买100万的车还是买50万的车,买什么样牌子的车适合她,买车时是全额付款还是部分贷款,安娜都有一套评估的体系让关玲相信最后的决策是对的。"不管买什么,我都会找她商量,比如房产字画,她都会帮我先行评估再告诉我可行性。因为在安娜背后有一个很大的团队,他们及时为安娜提供各种分析信息,所以任何与钱有关的事情找她都没有错。"关玲对安娜非常信任。
相比国内私人银行,关玲表示,国内私人银行目前硬件还行,但软件还需改进。她举例说,有一次她登门国内一家中资私人银行,两位前台小姐站也不站起来,只是问找哪位理财顾问。在关玲的逻辑中,应该是理财顾问事先告知前台几点有客人到访,请接待引进。而不是客人到了后,前台不仅不迎接还要让客户等待理财顾问。
而且,关玲有次还在私人银行外部厅里听到两个理财顾问大声讨论他们客户的家庭资产情况、健康情况。"那个理财顾问还很大声地抱怨客户小孩报国画班都要她去,她又不懂这些。"关玲觉得这完全没有私人银行应有的样子,"私人银行说白了就是客户的钱奴,客户要什么,顾问都必须给他相应的服务去安抚,而不是将客户的私隐公之于世。"
另外,关玲认为中资私人银行在内部资源获取上还没有理顺。尽管中资行也有投研团队,但当私人银行理财顾问需要他们帮助时,由于体制的原因他们并不积极。而有关投资的分析,私人银行员工亦很难获知。这使得私人银行在整个银行体系中看起来像是孤军奋战。
创业的人不会进私人银行
说到国外私人银行的传统客户,关玲表示,在国外正开发实业的富人并不需要将钱放在私人银行的。除了个人应有的保障理财配置,这些处于上升期的富人主要资产仍投向其事业,并不需要私人银行为其打理资产,因为这笔钱用在实业投资上才能实现其最大价值。只有等到这些富人们想要退休时,他们才考虑将个人净资产放在私人银行,让其帮助保值升值。
关玲的家族背景优越,据她介绍,她的父亲进私人银行,是在他不想再做生意,想享受人生时,而父亲的目的不仅希望财富能够保值,还希望这笔钱能解决他子女的温饱问题。现在关玲也有自己的一份事业,她交给私人银行的那部分钱也只是准备留给她儿子用的,而不是资产的全部。而选择新加坡的银行打理,是因为香港有遗产税,到新加坡开户能够避开这个税收。
"另外,一些富人的财富有可能是上一代传下来的,或是凭自己特殊的天赋与努力得来的,如职业球员、艺术家等。这些人的时间与精力全部都用在自己的专业上,对自己打理财务方面的事情没有兴趣,就会将理财的事交给私人银行,令自己的资本保值与升值。"关玲表示。
关玲的好朋友凯恩是一名化学教授,他继承了其父亲的千万遗产。他将这些资产交给私人银行打理后就专心做实验。很多人都劝凯恩不必在大学工作了,千万富翁还搞什么科研教什么书?周围的投资气氛那么浓郁,他应该去自己投资,赚更多的钱。凯恩听了只是笑笑,说自己不是投资奇才,只适合呆在试验室里做研究。
反观国内很多富人,他们心态浮躁,只求急功近利、一夜暴富。除了对不到两位数的财富增长不看在眼里,自己的自信心还很足,都觉得自己是股坛投资精英。关玲认为,毕竟发展中国家走向发达国家是必然的,这些富人的下一代恰恰是私人银行的准客户,难怪国内外各大银行纷纷瞄准了为中国富人理财的这一块大生意。要让国内私人银行真正符合海外的标准,让家族式的管理进来,或许还需要国家经济环境以及富二代成长速度的情况来配合。
金融危机对私人银行有冲击
"实不相瞒,尽管这些年来安娜服务很周到,但在金融危机中我还是损失了40%。"关玲说,"但相比一些私人银行客户超过一半以上甚至本金全无的损失,我还是比较幸运的。"
40%的损失让关玲看到了金融资产的风险性。她认为,这背后的原因跟近几年来资产价格膨胀得越来越快,投资者的心态普遍变得激进有关。私人银行本应是富人们的守财奴,但在这样的背景下,它的角色也开始变味和变形。
"我看过诞生在欧洲最大贸易金融中心瑞士的私人银行,也见过起源于金融创新摇篮美国的私人银行。欧洲阵营的私人银行特点,可以用这样几个关键词来概括---以欧洲客户为主,充分尊重隐私,银行承担无限责任,拒绝非稳定性增长。这几乎是一张完美的古典私人银行图解。而美国阵营,则大多属于综合性大银行,更强调全球化。然而,现在除了欧洲私人银行还略显保守外,很多私人银行都变得激进了。"关玲说,"到了亚洲,这些银行更是被亚洲富人的心态逼得走形。"
关玲表示,在传统的私人银行,客户只要求每年的投资回报高于G DP增长即可。要知道,欧美GDP不像新兴市场那样每年8%-9%的增长,而只有3%-4%的样子。这些收益放在亚洲,客户怎么可能看得上?像渣打私人银行在香港已经变得非常激进了。以前私人银行是不会碰像KODA这样高风险产品的,但如今为了高收益也敢替客户买了。这就导致了一些私人银行客户在金融危机中巨亏。
安娜也为关玲买了KODA的产品,在金融危机爆发后,安娜为了这个亏损紧张不已。关玲表示,其实安娜也是为她贪心了,认为赚得回来。但关玲是稳健型投资者,现在损失了40%,她觉得自己的生活明显受到了影响。购置什么东西都要比以前更加谨慎了。
金融危机让她和她的朋友们看到了钱放在私人银行也有风险性,但也令他们对投资有了重新认识。"也许经历了金融危机后,很多私人银行客户会不再强求高收益,私人银行真正的理财业务会慢慢回归吧。"关玲说,"现在中外资私人银行向客户表示年收益10%,实际上它们就拿了客户的10%资产去做交易。收益10%,相应的风险也10%。"
同时,作为一名在国内私人银行放了1000万资产的客户,关玲认为,国内私人银行不管是中资还是外资,都还处于培育市场的阶段。很多私人银行通过增值服务来吸引客户,这种做法只在初始阶段才有效果。等真正富人培养起来了,他们才不会在乎免费品红酒、尝雪茄这些小恩小惠。他们关注的是银行在无风险的情况下,让他们在得到高于普通人的服务之时他们的钱得到高于普通人的回报。因此,私人银行绝非是贵宾理财的升级版,贵宾理财只是让客户不用在拥挤的大厅里排队填表,但私人银行要做的是客户的守财奴,在金融动荡中不把客户的钱看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