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市场一举站上了3100点,此后几天市场进一步稳站在3100点阵地,而与其关联性较大的次新偏股型也有所回升。
根据晨星分析,今年以来共成立了次新偏股型基金46只,根据最新的数据,这些次新基金中只有8只在面值以下,跌破面值次新偏股型基金比例为17.39%。与此同时,有11只基金设立以来的回报率在20%以上,值得一提的是,汇添富价值精选 (519069)设立以来回报率最高,近55%。
而在最“悲惨”的8月, 37只公布净值的次新偏股型基金中,有56.76%的次新偏股型基金跌破面值。
面值以下基金近七成7月成立
晨星数据显示,截至11月4日,今年新成立的已公布净值的51只型基金在面值以下的有8只,从成立时间上看,在面值以下的8只股票型基金主要是成立于在6、7、8三个月份,其中有6只为7月份成立,占了8只跌破面值的基金的75%。市场人士认为,6、7月份是股市大幅上涨的主要月份,在此期间成立的新基金一般采取快速建仓,但是好景不长,尤其7月份经过了大涨后,7月29日开始,股市大幅度回调,刚成立的次新基金不免会受到业绩压力;市场由3400多点下跌到2600多点,次新也随之受损惨重。此外,当时的新基金仓位过高也是主要原因。
汇添富价值精选 (519069)回报率为53%
晨星数据显示,截至11月4日,51只股票型基金中,设立以来回报率在10%以上的有16只,占了31.3%;最高的是1月23日成立的汇添富价值精选,自成立以来回报率为53.7%;同成立于1月23日的上投摩根中小盘 (379010)紧随其后,自设立以来回报率为44%。不过,同期上证上涨了56.12%。
从11月4日的净值上看,在面值以下的基金,8只净值在0.94元至0.99元附近徘徊,不过,也有1只次新基金位列“8毛”基金行列,净值仅为0.809元,下跌了19.1%。这只基金成立于8月3日,当时市场正处于今年的最高点位3400多点附近,成立后不久市场便开始调整。上海一员认为,该基金成立时恰好赶上市场大调整,不过,次新基金的业绩表现重在掌握建仓时机与仓位控制上,该基金很可能是对后市判断失误,快速高仓位建仓所致。
次新基金不再冒进
相对于老基金和发行中的新基金,次新基金的主要优势在于仓位,具备进可攻、退可守的两宜选择。此外,次新基金的业绩更有保证,流动性较好,不需要像新基金一样等待很长一段封闭期,而基金大都有一定的业绩积累,基金总体情况也更便于了解,更利于投资者挑选。
在基金季报大潮中,今年成立的部分偏股基金也属首次登场。三季报显示,偏股型次新基金三季度建仓速度可谓迅猛,平均仓位高达71.64%,仓位最高的广发聚瑞基金仓位达92.71%,接近95%的上限。此外,规模在20亿元到40亿元之间的中型规模基金的仓位也均超过了八成,例如,净值规模33亿元的招商领先基金仓位高达86%,另一只中型基金汇丰大盘仓位也超过80%。同时,规模在10亿至20亿元之间的中海量化策略基金和申万消费增长基金仓位也都在85%左右。
次新混合型基金三季末仓位多数都在70%以上,相比80%的股票配置上限而言,实际股票仓位已经很高,只有东吴进取策略、天治趋势精选不足60%。值得注意的是,7月成立的华夏巨型指数基金华夏沪深300基金三季末仓位为67.27%,而7月底完成封转开的银华内需基金两个月以来建仓工作也未过半,仓位为46.54%。3000点附近成为这批基金建仓的主要位置。根据这些基金持有的股情况来看,制造业成为这些新基金配置最重的行业,例如制造业持股市值占据广发聚瑞整体净值规模的三分之一。基金其次热配的行业为金融、保险业,此外,医药行业、食品饮料等也是热点。
业内人士同样认为,在可能出现的震荡加剧的格局中,次新基金具备攻守兼备优势。
据分析,在震荡格局中,前期反弹上涨令老基金一方面要应对赎回压力,另一方面如果看好后市还需要尽量保持高的仓位,操作难度较大。新基金则面临仓位较轻的问题。如果市场持续上涨,新基金除了追高建仓外很难有别的盈利途径。
次新基金的底仓是现成的,在资金面仍充裕的环境下,有效控制好仓位,这些次新基金走出稳健的佳绩仍然可以预期。通过对比基金净值和指数的变化发现,9月以来成立的次新偏股型基金在3000点附近建仓也相当明显。其中,交银施罗德、国投瑞银及银华旗下的新基金表现较为突出。业内人士认为,3000点上方基金已经开始了大幅加仓,只要市场趋势向好,基金的增仓行为或将持续。
基于以上分析,投资者可以在股市的相对低点有选择地购买一些次新基金,长期来看会获得不菲的收益,关键是买时的低价和买后的坚持。在选择投资对象的时候,要先选好基金公司,再选择基金经理,最后选择基金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