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丝砚在广东收藏界是一个相对陌生的名字,但在目前悄悄地升值了。
资料显示,这个曾在唐代就赫赫有名的众砚之首,由于资源稀少,现全年的产量还不及肇庆端砚一个厂家的生产数量,在许多全国性的工艺美术大展也难觅其踪影。从11月10日起,《当代红丝砚艺术作品展》将在广东省工艺美术珍品馆举办为期六天的展出,届时将有专家为收藏者答疑。
资源稀少买件少件
红丝砚位居鲁砚之首,产自山东鲁中青州地区一带,唐宋时被欧阳修、苏轼、米芾、陆游各大名豪予以很高的品评,大书法家柳公权在《论砚》中曾有"蓄砚以青州为第一"的评述。
红丝砚全球只有青州一带出产,具有产地唯一性,曾在宋朝后断代几百年,至上世纪中后叶才被重新挖掘,但矿藏有限,开采难度大,产量难以形成大批量。红丝石矿呈板状形态为主,只有十厘米厚的红丝石却被上下厚厚的泥土岩石所包裹,采石人只能一点一点凿取,红丝石另一种形态是因地壳变动散落在泥土中独立成块,有如和田玉籽料,往往深挖几尺而一无所获。
当地经营红丝砚业主说,有时花几万元买回一大堆红丝石,能制砚的不到三分之一,即便能成砚价值也相差很大,从几百元到几万元不等。一般来说,石质温润、纹理清晰、图案独特,加上名师好匠的上品红丝砚最有价值。
收藏新的比旧的好
红丝石由于蕴藏量少,唐宋时开采能力有限,正如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刘克唐所说:"那时只能摸到一块算一块。"导致砚材旧的不如新的好,现在都经过挑选才用于制砚。据当地资料记载,从近几年开采来看,现在的石质更优于旧砚。目前发现清以前的红丝砚,其石质与纹理都不如现在新开发的好。有专家到过当地调查后认为,近年博物馆展出的古代红丝砚与现代作品比较,其纹理及图案未及当代作品丰富,色泽也不如当代的艳丽。由此看来,收藏当代红丝砚精品应是不错的选择。
升值空间开始打开
业内收藏专家认为,红丝砚属稀缺的不可再生资源,其优良的质地及与众不同的肌理产生独特的观赏效果,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更增添其艺术价值的含量。但红丝砚目前的价格与价值不相匹配,一般红丝砚不过2000元,即便像山东省工艺美术大师刘希斌这样从事砚刻几十年的大师,目前作品价位仅在3000元至20000元。横观当代中国四大名砚价格都上了一个新台阶,动辄十几万元至几十万元。因此,从未来市场走势看,红丝砚将有较大的升值空间。事实上名望高的鲁砚大师近年来作品价格有显著的攀升,如刘克唐大师在2005年以60000元出手的一方红丝砚,如今价格已翻两番。孙晶、谭伟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