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理财”免费网络账本(帐本),非常活跃的网上账本和理财圈子(www.17lc.net)〖理财圈〗 → 信封理财法
查看完整版本:信封理财法
2009/11/4 18:26:24
  "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以前老妈经常这样说我。等我结婚成立小家庭后,才慢慢体会到理财的重要性,也有了精打细算过日子的念头。
  最初,我采取的是许多家庭盛行的记账理财法,将生活中每一笔花费都一一记录在案。这样做的好处很明显,一切消费都有据可查,时刻提醒自己节约。不过,记账的坏处也很多,比如账无巨细都要记录,要坚持需要足够的耐心,而且常常会出现对不上账的情况,平添了许多烦恼。很快,记账理财法失去了吸引力,逐渐被我放弃。
  接着,我又在网上搜索了别人的家庭理财方法,可是如法炮制的结果是财越理越糟。被理财压得喘不过气来的我,只好向娘家求助,"妈,快过来帮我管管账吧,我受不了了。"老妈立即推辞:"你哥的孩子没人带,我可没时间当你的管家。"可能实在被我缠得没办法,老妈向我支了一招:"网上那些理财方法不适合你,你还是用原始的信封理财法,或许能扭转局面。"
  按照老妈的教导,我先将生活开支作个预算,然后按不同的用途开支分类,将专项资金装进不同的信封里,信封上注明开支用途。通常来说,一个家庭生活开支预算有三部分,一是包括水电网费、物业费、房贷在内的硬性开支,二是含有交通费、伙食费在内的软性开支,三是随份子、精神娱乐方面的弹性开支。每项开支消费只能动用对应信封的金额,不得动用其他信封里的钱,更不能从银行账户里提取。
  显而易见,硬性开支是不能动的,不然停水停电停网、银行罚息的滋味可不好受;软性开支相对波动不大,由于开支有限,上下班除了挤公交别无选择;波动最大的要数弹性开支,这一部分超支的情况非常常见,比如一周突然多出几个随份子的情况,买时尚杂志、唱卡拉OK和买新衣的计划就要搁浅了……
  采取信封理财法后,虽然偶尔出现过财政赤字的情况,但由于所有消费都采取了现金支付,花钱就没了刷卡时那种大手大脚,反倒有了心疼的感觉。而且看着信封里的钱越来越少,或者大票成了零钱,一种财政紧迫感也会油然而生。再加上,老妈的叮嘱不时在耳畔响起:"切记不可拆东墙补西墙",因此,我把信封理财法贯彻得很好。
  随着家庭财政的正常运转,我这个"管账婆"的成就感越来越强。信封理财法虽然有些老套,但是老套并不代表一定落伍,说不定还能在新时代焕发新春呢!
“一起理财”理财圈 © 2007-2025
Processed in 0.02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