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ngzhengcai
2009/11/2 19:26:03
"基金"、"鸡精"--也许现在越来越少的投资者会把这对谐音词搞成啼笑皆非的笑话,但可以肯定的是,即便弄清了基金的概念,多数投资者对如何选择基金依然云山雾罩。
在品种和数量越来越多的基金产品面前,更多人的同感是不知所措。截至目前,国内基金产品总数超过550只,投资基金的总资金超过3万亿元,基金持有人总户数高达9600万,数量如此众多的持有人主要是依据什么来选择和投资基金?
靠基金公司自己的宣传来判断哪只基金值得投资显然并不现实,自古以来,就有"老王卖瓜自卖自夸"的经商之道,在海量的金融数据面前,单个投资者较难甄选值得投资的产品。
这时,就需如其他行业一样,引入第三方评价机构,对基金公司、基金产品和基金经理进行独立、客观、专业且易懂的评价,帮助投资者在茫茫的"基海"中找到自己航行的方向。
繁乱的基金评价结果
也许有些投资者认为,国内的基金评价已经很丰富了。不仅银河证券、国金证券等众多券商经常推出基金产品的评级,且大型网站和一些平面媒体也会每日更新基金单位净值,同时每天给予基金排名和评级,此外,还有如天相、德圣、好买基金等民间评价机构,完全能够满足投资者的需要。
确实,从基金评价机构的数量上看已经不少,但如果你多花一点时间去比较这些机构的评价方法和结果,就不难发现,评价体系非常繁杂和多样,同一只基金在不同的评价体系下,很多结论背道而驰。
比较国内做基金评价较早的两家机构晨星基金评级和银河证券研究所基金评级,不难发现对两年期的相同产品的评价,结果大不一样。
如对华夏回报和华夏回报2号的评价,在晨星两年期的评级表上是5星级,也就是晨星的最高评级;而在银河评级表上,这两只基金连一星也算不上,如果投资者看了这两家的评价,绝对不知所措,一个是最值得投资的"五星",一个是不值得投资的"无星"评价。
其实,类似的评价分歧到处可见。如果再加上各媒体的评价、网站的评级、基金公司"报喜不报优"的宣传,投资者更难找到合适的基金。
再看看评价所使用的指标,投资者可能更"晕"。有用3个月、6个月、一年、两年、三年的净值增长率排名,夏普、詹森等风险指标排名,不少还使用加权方法进行加权。当然,不仅仅是指标选择,各家机构对不同数据使用的权重也千差万别,这也是产生结论不一致的重要因素。
评价机构多了,反而让投资者难以形成自己的判断,因此,前不久证监会发布《证券投资基金评价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对基金评价业务做了不少新规定。
这些规定大部分有利于基金投资者更加清楚的认识基金产品和选择基金产品,比如对于评价的基金期限应该更加长期、对基金产品要进行分类,均有利于客观和公正。
但仔细研究,不难发现,其中一些要求具有中国特色,如基金评价机构应注册成为中国证券业协会会员。从表面上看,这有利于专业性和规范管理,但从证券业协会的成员看,目前大部分成员均和基金公司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比如现在做基金评价最多的主体是证券公司,他们与基金公司和产品有非常强的利益关系。基金公司的交易席位均在证券公司,证券公司需从基金公司收取交易佣金。
如果是这种组织结构的关系,将会使得评价的独立性大打折扣。
何谓客观公正专业的评价
投资者需要什么样的基金评价?我们认为,一是要独立,只有独立的机构评价才能保证结果的客观;二是使用的评价指标要客观,不能带有主观取向;三要专业,基金投资是专业的理财,对此进行评价需要更加专业,不仅能看到事物的表面,而且还要看到事物的本质。
从目前各评价机构的性质看,最容易失去独立性的是证券公司的基金评价机构,因为基金公司也是他们的客户,且是非常重要和直接的客户。当你在评价自己客户时,为了保证一定的交易量,通常不会轻易说坏话,即便这坏话是事实。
其次是网络媒体也存在失去独立性的嫌疑。因为媒体的收入来源和基金公司投放的广告有关。从基金公司当前的投放特点看,最容易失去独立的就是网络媒体,基金公司每年在平面媒体投放广告非常少,网络媒体每年能获得大量的基金广告投入,有的基金公司每年在网络上的广告投放均达数百万甚至上千万。
比较容易独立的是向投资者收取费用的第三方评价机构。他们和基金公司没有利益关系,其经济来源就是自己服务的投资者,容易做到独立。但他们目前在国内发展较慢。
在独立和客观之上的是专业性。相对于容易受利益驱使的独立和客观来说,专业的要求简单许多。国外基金评价发展时间已经较长,很多评价方法可以直接引用进来。
不过,我们也注意到,面对专业性的更大问题是"高处不胜寒",有时候一些机构在进行评价时,专业难度"高深"到难以让投资者理解,比如在风险评价时候使用了一些模型,而没有直接转换成投资者可以接受的语言,描述收益时也使用大量的专业术语,这不得不让人怀疑,这些机构就是想让投资者听不明白才显得"专业"。
相对而言,既简单直白,能让投资大众一目了然,又具备硬性要求,不存在人为调节空间的评价指标就是基金的赚钱能力,这正是《投资者报》推出"基金经理赚钱榜"的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