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东辉
九月,今年以来连续三个季度加仓的终于开始减仓了。截至9月30日,60家基金公司旗下的502只基金平均仓位为80.15%,环比下降3.31个百分点,其中:基金的仓位环比下降了5.5个百分点,在各类基金中居首;股票基金仓位环比下降了3.26个百分点,混合型基金的仓位环比下降了3.05个百分点。
但让人感到意外的是,基金的减仓并没有导致大盘的下跌,10月份的A股市场反而出现了一波上涨。显然,游资担当起了这轮行情的发动者,对基金的整体减仓行为完全不加理睬。但难得的是,这一回基金的集体减仓行为可谓是英雄所见略同,在市场还相当热的情况下果断减仓,跑在了市场的前面,扮演了先知先觉者的角色,令人刮目相看。
基金集体转向,信号不容忽视
在以往的印象中,基金船大难调头,建仓可能跑在其他投资者的前头,但减仓往往落在后面,有时甚至成为市场的靶子。去年10月是熊市的底部,而恰恰在此前后,基金玩命地减仓,不仅成为市场的后知后觉者,而且也不幸成为熊市的最后买单者。也许是吃一堑长一智,基金今年的表现为其挽回了面子,虽然也是今年行情的后知后觉者,但一路做多很坚决,这从基金连续3个季度加仓的事实也可见一斑。回过头来看今年的行情,似乎脉络很清晰,但实际运行却是一波三折,百折千回,基金靠着信念一直坚持加仓,终于跑赢了大盘,而普通投资者跑进跑出忙得不亦乐乎,最终的收益大多还不如基金。
显而易见,在今年的这波行情中,基金也跑赢了普通投资者。现在行情又到了一个重要的分水岭,谁能保住胜利的果实才算是最后的赢家。基金在9月份开始减仓,表面上看没有抛在最高处,但对基金来说要想成功地减仓就必须打一定的提前量。从坚决地一路加仓到果断地减仓,说明基金的投资决策发生了重大的转向,这种转向对普通投资者是一个重要的信号,更重要的是这还是基金的群体行为,就更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这说明基金投资已从上半年的激进转向年尾的保守,对后市的判断趋向谨慎。
但是,基金在9月末的平均仓位仍高达80.15%,表明还有相当大的减仓空间。既然“拐点”已现,减仓就完全可能是一个持续的行为。这也就是说,10月份基金很可能仍然在持续减仓,这样的话基金就抛在了最高处。大盘在基金持续减仓的情况下重上3000点,虽然看上去来势汹汹,但毕竟根基不牢,霸王硬上弓,往往是升得快,跌得也快,市场风险很大。
盛极必衰,纸上富贵难免一场空
从基金的具体减仓情况来看,显然是有所选择的,二季度基金曾大手笔增持的金融地产股到了第三季度成为重点减持对象。其中,金融保险股基金三季度整体减持高达4.23个百分点,以市值计,基金持股缩水近1000亿元。基金规模前八大的基金中减持最为积极的包括华夏红利、博时增长等,博时新兴、汇添富均衡、易方达价值等大型基金的持股市值也都有较大幅度下降。而房地产股也遭遇基金集中减持,二季度末基金持有房地产股还有1500亿元以上,到三季度末已经下降到924亿元。基金的这种仓位变化基本上与二级市场的走势相符,二季度末是金融地产股的顶峰,到三季度盛极而衰开始走下坡路。这说明基金的操作节拍踏得还是比较准的,这是今年基金能够整体跑赢大盘、跑赢普通投资者的重要原因。
尽管如此,值得注意的是,第三季度基金整体利润由盈转亏,出现了554.3亿元的亏损,这是今年内基金季度利润首现亏损。而在二季度,基金季度利润曾创下历史新高。三季度的亏损可能是让基金警醒的重要因素,促使基金对后市的运行趋势作出了谨慎的判断,从而导致基金在三季度主要是在9月份开始整体减仓,终结了连续三个季度加仓的操作。从10月份大盘仍出现较大涨幅的事实来看,显示游资与基金对后市的判断出现了较大的分歧,基金的减仓不敌游资的加仓,似乎基金略输一筹。但谁能笑到最后现在还难说,不要忘记,基金的减仓毕竟已经落袋为安,而游资赢的还只是账面利润,纸上富贵的苦涩很多投资者都应该饱尝过。
10月份最后一个交易日,28家公司集体挂牌上市,疯狂的炒作让人叹为观止,这也从一个侧面对基金减仓不敌游资加仓做了注脚。但盛极必衰,在市场打拼,不是比谁更生猛,而是要比谁活得更长。创业板的爆炒固然显示了游资的力量,但是否可持续则让人为其捏了一把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