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mennong
2009/10/27 12:25:46
几乎全球的投资者都喜欢高成长的小型股票,他们通常热情高涨地买入这些股票,并期待着分享这些小公司由小到大成长过程带来的高额回报。如今在创业板行将上市之际,对于"小而美"、"小而优"、"小而强"的憧憬再一次刺激了很多人的神经,但"小的一定就美吗"?换言之,投资小型公司是否真的能为我们带来超额回报呢?
其实,投资创业板公司要留心两个误区:一个是误认为"成长性好的就一定赚钱";另一个是误认为"小的成长性就一定好"。
首先,说到"成长性好的就一定赚钱",如果有人熟读西格尔的《投资者的未来》就会发现结论并非如此。以美国纳斯达克为例,它算是全球最成功的创业板了,但就是这样的市场,历史上的最高估值水平也只是接近50倍PE,如今10年快过去了,纳斯达克指数当前的市盈率只有20倍左右,指数只有两千多点,距离最高点腰斩了一半以上,这意味着在泡沫高峰期对未来成长性的透支超过了100%。如今,中国的创业板首批公司的发行市盈率已经达到50多倍,按照中国市场炒新的"经验",上市炒作还有可能再涨50%-100%,届时这些股票的市盈率将会达到惊人的75到100倍,这就很可能已经迈入了西格尔所谓的"成长陷阱"。
其次,"小的成长性就一定好吗?"不可否认的是,小公司的平均成长性会较高,某些佼佼者可能实现较长期的高速增长,但正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在成功公司的背后同样有诸多小公司被淘汰、退市,投资这些公司或将血本无归。
有一句统计学术语叫做"存活者偏差",那就是通常人们只会记住那些存活下来的,并发展得好的公司,因为死掉的公司早已经不在统计样本之中了。实际上自1999年香港创业板设立以来,退市公司已经达到26家,占所有上市数量的10%,而纳斯达克市场则保持每年8%左右的退市率,尤其是泡沫破灭的2001年,有40%的企业退市。因此,哪怕是创业板市场发展得很好,投资者误踩地雷的概率还是相当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