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理财”免费网络账本(帐本),非常活跃的网上账本和理财圈子(www.17lc.net)〖理财圈〗 → “长征”——收藏那个伟大的传奇
查看完整版本:“长征”——收藏那个伟大的传奇
2009/10/27 8:28:08
  73年弹指一挥间。73年前结束的那场长征应当被视作人类历史上一个伟大的传奇。当存世的红军已然耄耋老去,长征文物更显弥足珍贵。73年转瞬即逝,寻找长征文物如史海觅珠。如何好好"收藏"长征,继承个中真髓呢?民间藏书家有关红军题材的书报刊珍贵史料,将揭示一些鲜为人知的长征史实。73年了,这次史诗般的行进给历史留下的遗存仍在不断地被发现之中。尽管岁月沧桑,那一代英雄已经远去,那些地上痕迹已经漫患不清,但是对收藏家而言,长征不仅在记忆之中,而且是在追寻那段传奇之路。
  西方首次介绍
  红军长征珍贵文献
  根据目前掌握的史料:1936年12月在英国出版勃沙特的《神灵之手》是第一部向西方世界介绍中国长征的著作,但没有涉及红军高级领导人和军事细节的内容。斯诺撰写发表在上海英文版《密勒氏评论报》1936年11月上篇题为《与共产党领袖毛泽东的会见》的是西方第一次翔实介绍毛泽东,但极少涉及长征;史沫特莱是西方首次翔实地向大众介绍中国红军长征的著名之一。1937年10月,斯诺在英国出版《红星照耀下的中国》一书,首次向全世界全面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经过。
  勃沙特的《神灵之手》。1934年10月初,英国传教士勃沙特在贵州被转战中的红军第6军团当作"间谍"扣留,他与红六军团部队一起参加了长征,在随军生活了1年多后,1936年4月被释放。几个月后,他撰写了有关这段经历的回忆录《神灵之手》,于同年12月在英国出版。这是第一部向西方世界介绍中国长征的著作。勃沙特在书中描述了他随红军行军的见闻,表达了他对红军和长征的看法,对于1934年10月到1936年4月间红六军团和红二方面军的某些重大活动情况及具体时间提供了佐证。
  《生活》周刊(1937年1月25日出版的英文杂志)。美国英文杂志《生活》周刊(1937年1月25日出版)中用7个8开整版中国内战消息。极为特殊的有介绍延安红军的照片多幅,其中毛泽东大幅戎装照片、周恩来、朱德等均为美国著名史沫特莱。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照片下面英文标注:民国政府曾悬赏25万大洋缉拿;而贺子珍、肖劲光照片下面英文标注:曾悬赏2 .5万大洋缉拿;全幅中国地图照片中示意出长征路线图。这是西方首次翔实地向大众介绍中国共产党和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的情况,篇幅之大,图片之精,比教科书中称斯诺最早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史实还早1个月。
  斯诺《红星照耀下的中国》。1937年10月伦敦戈兰茨(London VICTOR GOLLANCZ LTD)左派图书俱乐部版(LEFT BOOK CLUB EDITION)第一版第一次印刷,该版不对公众销售(NOT FOR SALE TO THE PUBLIC)。斯诺《红星照耀下的中国》(中文译名《西行漫记》)真实、客观地向世人介绍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红色根据地,出版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斯诺出版《红星照耀下的中国》一书,几个星期内就销售了10余万册,在两个月之内再版了5次。美国著名白修德评论说:"《西行漫记》是经典性报告文学的样板。斯诺对中国共产党的发现和描述,与哥伦布对新大陆的发现一样,是震撼世界的成就。"
  长征最早的中文出版物
  《隨军西行见闻录》陈云著。《隨军西行见闻录》,廉臣(即陈云)著。1936年3月在中国共产党主办的巴黎《全民月刊》上发表,同年7月在莫斯科出版单行本,次年流传到国内,被多家报纸转载,并由几家不同的出版社出版多种不同的版本。现已发现的有:明月出版社1938年1月出版的《从东南到西北》;上海生活书店1938年3月出版的《随军西征记》;大文出版社1939年1月出版的《长征两面写》;上海群众图书公司1949年6月出版的《红军长征隨军见闻录》。
  陈云同志1934年10月参加中央红军长征,1935年6月,红军到达懋功后,被中央派回上海恢复党的秘密工作,同年秋,由上海去莫斯科,参加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在那里写成了记述中央红军长征的《隨军西行见闻录》。陈云以"廉臣"的化名,在该书中假托一名在江西为红军所俘,被动员参加红军的国民党军医的口气,叙述了中央红军从江西出发,到进入川北天全、芦山的神奇经历,披露了许多鲜为人知的轶闻史实。建国后,此书多次被再版或辑录到有关长征的书中,但一直不知"廉臣"为何许人。直到1985年1月纪念遵义会议50周年时,陈云才透露"廉臣"是他曾经用过的笔名。因此,陈云是最早向世界宣传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人,《随军西行见闻录》也是最早向世界介绍长征的专著。
  最早向外界全面红军长征胜利的《逸经》杂志。1936年10月,举世闻名的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在当年是哪种媒体最先向世人和宣传这个消息的?在国统区的人们是如何了解到红军长征的详情的?不是哪家大报,更不会是国民党政府的宣传喉舌,令人想不到的是,最先全面披露红军长征胜利的是上海一家文史掌故杂志《逸经》,在1937年7月出版的《逸经》杂志第33期、第34期上以连载形式发表了署名"幽谷"的《红军二万五千里西引记》。"幽谷"的文章还大胆地刊出了全身军服的"毛泽东像"及"二万五千里西引经过路线图(由江西瑞金县始至陕西吴起镇终)",另刊出图片"红军在江西所发建设公债券"。这些73年前事关重大历史事件的细节,后来的研究者有责任一一核实,还历史以清晰的面目。另一件与《逸经》1937年7月第33、34期同一时间、同一内容的杂志--1 9 3 7年7月《月报》第七期。此册《月报》为16开,很厚,封面标明为第一卷第七期,还有红色字的"华北事变临时增刊"字样。这份杂志只出版了7期,所以这一册也是停刊号。读版权页,上面标明社长为夏丏尊,编辑有胡愈之、叶圣陶等,开明书店出版发行,出版日期是民国二十六年七月十五日(1937-7-15)。《月报》第一卷第七期记录长征的文章名为《二万五千里西行记》,作者为幽谷。这篇文章同《逸经》第33、34期以连载形式发表署名"幽谷"的《红军二万五千里西引记》内容是一样的,只不过是标题中少了"红军"两个字。现在看来,《逸经》第33期和34期与《月报》第7期基本是同时发表此文,但已经很难考证出当时到底先是哪家杂志社了。无论如何,这两份杂志刊登有关长征胜利的文章从版本学的角度说,同时具有弥足珍贵的史学价值与革命文献价值。
  《二万五千里长征》。自1936年美国斯诺前往延安采访了毛****之后,在伦敦和纽约分别出版了《红星照耀下的中国》,首次在世界范围把中国共产党和长征的概况介绍给民众。1937年8月1日上海复旦大学《文摘》杂志第二卷第二期(终刊号)跟据英文版《译报》1937年7月开始连载的斯诺文章,首版首刊《毛泽东自传》(斯诺著,汪衡译)第一章第一、二节,并附《毛泽东夫人何奇(贺子珍)女士》一文。上海沦陷前夕,南迁途中的上海复旦大学继续出版《文摘战时旬刊》(1937年9月28日创刊)连载《毛泽东自传》其余部分,共六期载完。《文摘战时旬刊》第五期出版时(1937年11月8日)刊登了斯诺著《红星照耀下的中国》中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一),至1938年1月《文摘战时旬刊》第九期载完。
  《西行漫画》。《西行漫画》,该书由25幅漫画组成,为黄镇在长征途中所作,是红军长征的重要历史见证。1938年10月15日,在上海从事党的文艺工作的阿英在朋友的帮助下,冒着生命危险,在上海风雨书屋印制了2000册漫画书,取名为《西行漫画》。画册长19.5厘米、宽13.6厘米、厚0.2厘米,纸质、铅印。初版本因不知绘画者真实姓名,误署名肖华,在出版史上传为佳话。黄镇(1909年至1989年),安徽桐城人,外交家、画家。1931年,其参加了董振堂领导的宁都起义,同年加入中国工农红军。创作《西行漫画》时,黄镇任中央军委直属队政治部宣传科科长。《西行漫画》真实记录了红军的长征足迹,表现了红军艰苦转战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以及川贵地区兄弟民族困苦生活的场景。
  长征出版物知多少
  《红军长征记》。1935年10月,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后,引起了国内社会各界的惊叹与关注。同年8月5日,毛泽东和杨尚昆联名致函参加过长征的红军将士,为编辑出版"长征记"征稿。短短两月,红军总政治部就征集到200篇文章,斯诺看到了其中的一部分,1936年10月,斯诺离开陕北时所携带的物品中,就有《红军长征记》的部分原稿。由于种种原因,《红军长征记》直到1942年11月才在延安排版印刷,书名定为《红军长征记》,总政治部宣传部印,上、下册,马兰纸印制,32开,共412页(陕西省档案馆藏、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藏)。它是作为总政治部的内部资料发给有关单位和个人的。该书内容包括文章100篇、诗歌10首、战斗英雄名录2份、附表3份。由于该书当时的印量很少,国内现在已极为罕见。
  长征珍籍的"守护神"
  军人眼中的长征,是战火纷飞的岁月,是前仆后继的战地生活;学者眼中的长征,是一个个历史的节点,是一串串前行的足印;学生眼中的长征,是课本中熟悉的故事,是七根火柴点燃的动人情谊;作家眼中的长征,是无数灵感迸发的源泉,是汩汩流淌的不尽文思……"收藏家"手中的长征,是用金钱无法衡量的情感,是关于那段红色历史的珍贵文物。
  73年前,那场旷世瞩目的长征成就了中国革命史上的一个伟大壮举。岁月沧桑,在73年后的今天,虽然战争年代的硝烟已经渐行渐远,但长征中反映红军战士英勇事迹和艰苦卓绝奋斗历程的件件遗存却流传了下来,这些遗存在众多有心人的找寻中,不断被发现,不断被珍藏,成为了那个时代最为珍贵的历史见证。长征收藏在于尊重史实,还原历史,反映长征的原始风貌,现在收集早期藏品越来越困难。在全国众多从事长征题材藏品的收藏家里面,拥有顶级藏品的是北京奚景鹏老人、程宸先生和笔者、郑州杨翔飞先生、长沙刘昌年先生和张曼玲女士。
  民间长征收藏主要是依托于红色收藏的发展而逐渐兴起的。一些独具慧眼的毛泽东著作和中共早期文献资料的红色收藏爱好者,在收集和研究中开始关注长征藏品,成为长征题材收藏的先行者。收藏家收寻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系列版本填补国家各大博物馆的缺失,这些书的价值无法估量。
“一起理财”理财圈 © 2007-2025
Processed in 0.01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