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结婚少不了父母支持 辛遥画
近年来,新人的婚嫁"含金量"逐年提高。男方提供一套婚后住房,女方陪嫁一辆家用轿车,这在上海的独生子女婚姻中并不少见。成家意味着独立的开始,独生子女组成的小家怎样走好理财的第一步?
双方父母资助婚事
如今,"啃老"已经成为了一个"时髦"的字眼。在结婚这个问题上,双方父母承担了结婚开支的绝大部分费用,已是不争的事实。从目前申城的惯例来看,新房的首付一般由男方父母出资,装修、家具、家电等则由女方父母包办。在购车开支上,由男方父母出车钱,女方父母出其他一次性费用,新郎新娘承担今后的养护费。
面对目前高企的房价以及相关结婚费用,年轻人要一下子拿出这么多钱是不太现实,由双方父母承担一定的费用,也有其合情合理之处。但依靠长辈,绝对不应"啃老",独生子女在组成小家之后,更要为"大家"多多考虑。
婚后理财制定计划
对于许多独生子女夫妇来说,从前赚钱一个人花,现在赚钱两人用,理财计划需要重新制定。许多家庭婚后的第一笔财富是结婚礼金,如何将这笔资金拿来作合理的投资理财规划,稳健有效地累积财富,是一个好的开端。
谨慎选择和不盲目冲动投资,是婚后理财把握的两大原则。年轻的小夫妻们,往往因不擅长理财成为"月光族",而且他们又将面临生儿育女的经济压力,因此在归还房贷、选择基金定投以及一些保本型理财产品的同时,更应该为今后的生活购买一份"保障"。目前,各大保险公司往往会为家庭制定保险方案,选择时应侧重医疗、意外等保障,至于养老保险等,可以等家庭经济较为宽裕之后再考虑。
承担赡养老人重担
结婚之前,独生子女是家庭的中心,父母都在围绕子女转。但结婚之后,小家庭还要照顾好双方老人,一旦家里有老人生病住院,对整个家庭来说都会产生不小的影响。
对于"小家"来说,每月除了自己的开销之外,还要考虑到给双方的老人储备一定的赡养费用。在日常理财中,这部分费用不要忘记列入日常开销中。绝大多数的新婚家庭面临"4-2-1"的家庭结构,新一代独生子女将要承担赡养多位老人的重担。因此,新婚家庭要准备好三种钱:日常开销的钱、投资增值的钱以及用于保障的钱。筹划好这三种钱,能够确保小家走好理财的第一步。
八○后小夫妻不当"白领"
最近,网上流传开了对于"白领"这个词的新定义:发薪水了,交了房租、水电费、车供,买了油、米、煤气,摸摸口袋感叹"这个月工资又白领了"。80后的年轻夫妻由于工作年限较短,收入水平还不是很高,消费能力上却是为国家GDP增长做出显著的贡献。
那么如何规划,使得家庭可支配收入比较宽松呢?首先,比较多的80后年轻家庭需要承担还房贷的重任:通常情况下,父母会资助部分的首付款,余额要靠两夫妻通过住房公积金贷款和住房按揭贷款偿还。由于还贷日期和工资日期并不一定是同一天,所以为了避免到还款日时已经花光工资,建议采用约定定期存款的方式解决这一矛盾。发工资时,先扣除房贷还款额作为短期存款,其余的再做规划。
其次,80后的年轻夫妻们承担了培养未来祖国花朵的重任,而培养一个孩子更是花费无数。在扣除房贷后,剩余的钱可以拨出10%左右作为孩子培养基金。这个基金可持续发展,刚开始收入不高,10%的钱主要用于给小孩买奶粉、尿布之用;待到孩子慢慢长大,需要教育投入时,80后的收入也有了比较可观的增长,所以每月10%慢慢积累的培养基金可以用来支付学杂费、营养费、兴趣课等等。
然后,柴米油盐酱醋茶是日常必备开销,为了避免每个月"月初鱼翅燕窝,月底咸菜泡饭"的境况,吃饭问题要好好安排。年轻人朋友多、聚会多、婚礼邀请多,这些都是不定期发生的开销,需要列入预算。
最后,结余的部分可以做个现金池,这个池子可以适当做些投资,但是偏向于稳健的投资理财,比如可以买信托理财产品、银行理财产品、存款,甚至摇新股,黄金定投、彩票定投等。陈国英
补上理财这一课
日前看报得知,一项专项调查表明,"80后"独生子女有不少新婚家庭婚姻短暂,时隔不久就劳燕分飞。究其原因,除了性格过于"孤独"外,其婚后生活理财能力欠缺也是一项重要因素。
据介绍,这些"80后"独生子女成家并开始独立生活后,有的因过日子无计划而入不敷出,有的不愿买菜做饭每天光顾餐馆或到双方父母家就餐,有的图清闲把洗衣做卫生等全部交给小时工,从而埋下了家庭争吵纠葛的隐患。基于此,众多家长发出呼吁,要尽快给他们补上理财能力这一课。
第一代独生子女普遍进入了谈婚论嫁的年龄。由于他们从小受到了长辈们太多的关爱和呵护,加上学业负担繁重,竞争压力陡增,无暇顾及度日持家和家务劳动之类的琐事,基本上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花钱无度、依赖父母"的日子,理财能力普遍较差。
倘若从实质上深入分析,不难发现,这些现象凸显了教育模式的问题。在较长的时间里,从学校到家庭,过分看重孩子的学习成绩,忽视了综合素质和生活能力的培养,对家庭理财知识从不问津,必然对其造成负面影响。孩子的成长如同种植小树一样,需要园丁辛勤地培育,松土、施肥、浇灌、剪枝一样不能少;假如缺少一环,小树就不能成材。
再从另一个层面看,一个人除了要掌握丰富的书本知识以外,还要学会持家、消费、投资等基本要素,掌握买菜、做饭、洗衣、清洁或小型修理等家务劳动的本领,这是每个人不可或缺的生存要件。
社会各方应转变观念,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帮助孩子们真正成为一个具备理财知识和生活能力的人。
刘宝民
两人齐努力主动当"房奴"
独生子女到底怎样走好理财第一步?我现身说法,谈谈感受。两口子达成共识,是理财的关键。如果一个花钱大手大脚,一个喜欢精打细算,这样是无法很好地达成理财目的的。
我和爱人是在2004年结婚的。结婚时,父母早已准备好新房。因此,婚后我们是在没有任何外债的情况下生活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到年底去爱人的工资卡上一查傻眼了。这一年,开销花掉了爱人整整一年的工资。将来要是孩子出生了,听说孩子的开销接近于一个人的工资,那岂不是没有任何的积蓄了?
如何摆脱这样的生活方式呢?我俩来了次彻夜深谈,讨论下来,决定买房子。这也算是投资理财的一种方式吧!到2006年5月,我们差不多有了首付的钱,开始看房,父母得知我们要买房,表示大力支持。原本我们计划买90平方米的房子,父母建议一样买了就买大点的,三室二厅大约140平方米的。首付不够的话,他们来支援。话说回来,我们在计划买房的一年半里,确实从各个方面都开始有所节制,不该添置的闲杂物品,坚决不买。减少外出上馆子的次数,一律自己下厨,既长了厨艺,也增加了家人的感情。爱人也改变了不少,原本花钱大手大脚的,现在去菜市场买菜,在吃不准价格的前提下,总会打电话给我或是父母,询问价格,生怕被人"宰一刀"。
就这样,2006年的6月,我们买下了一套140平方米的房子,开始了所谓的"房奴生涯"。当两个人有了共同的目标,才能一起将困难解决。买房后,为了增加收入,我码字更勤快了;爱人喜欢上网,开了一家小店,生意挺红火的。到2009年7月,我们的债务还得差不多了,除每月用公积金还款,基本上有了余款,我们计划着明年买车,用闲余的资金买些国债……
我一直觉得理财是两个人的事,只有双方达成了一致意见,才能齐心协力将它做好。
陆燕萍
给予过多也是种剥夺
作为父母,疼爱孩子是无怨无悔的,自己苦点累点也没关系。
有对朋友夫妇,女儿结婚了,他们把自己的三室二厅让出来给女儿做婚房。自己在郊外买了一套准备退休后去住,现在租房子住,然后眼巴巴地等女儿给他们养个外孙,可气的是女儿还不肯生。刚工作不久要买房结婚是挺困难,有双方父母的大力支持会轻松很多。但是作为父母,不能给得太过了,孩子还年轻,正是努力上进的时候,如果一切都安排了,势必失去了吃苦奋斗的动力。看今天好多二三十岁的年轻人除了工作就是玩,有的甚至连工作都不愿干,呆在家里吃父母的。其实这也不能怪他们,父母给予得太多,其实也同样剥夺了他们承受生活压力的机会和勇气,只有品尝了酸苦辣,才能充分感受生活的甜蜜。父母要给孩子自己尝试的机会,不要给他们偷懒的机会。
作为父母,最大的成功就是培养一个能独立生活的孩子。在中国现在的大环境下,如果能以结婚成家作为让孩子独立的开始,也不算晚。
曹丹
房贷开销合理安排
表弟夫妇是标准的80后独生子女,今年添了大胖儿子。他们工作时间不长,薪水自然不会很高。婚后的房贷、日常开销压得两人有点喘不过气来。还好表弟媳是位会计师,小夫妻俩对婚后的生活早早规划,日子过得滋滋润润的。
像表弟这样的三口之家,每月还贷和小孩奶粉钱是两项硬支出。除此之外的一切开支,能节约就节约。大到电器家具,小到柴米油盐,都要先做好预算,后记账汇总,再分析比较,杜绝浪费。
孩子的支出占家庭支出的大部分。奶粉、尿布、玩具,样样不能少,表弟媳费了不少心思。首先,经常翻阅大卖场打折信息,看看小孩的奶粉、尿不湿大批量购买是否有优惠活动。其次,与育婴论坛网友合购婴儿用品,交换闲置的婴儿玩具。最后把每月收入的节余,做了风险适中的基金定投。
表弟也没闲着,在努力工作的同时,发挥特长做兼职。表弟计算机专业毕业,帮人编个小程序,设计网页,也是一笔收入。
看到小夫妻如此为生活打拼,双方父母非常心疼,都争着要带第三代,减轻儿女的负担。本来以为80后独生子女从小生活在蜜糖里,独立生活能力差,没想到结婚后,家庭理财的第一步居然走得那么扎实稳健。颂月
小家理财"三级跳"
小家成立之初是新主妇们学习家庭理财的最佳时机,因为这段时间家庭成员简单,开支也不复杂。
记账是菜鸟级的必修课。记账可以最直观、最清晰地帮你展示本月家庭收支状况。对照着账本,你可以很容易地分析出哪些钱该花,哪些不该花。通过记账,可以更好地约束自己,避免成为"月光族"。
储蓄是入门级的武器。虽然储蓄的利息很低,但在学会其他更好的理财方法前,安全、低风险的储蓄依然是菜鸟们的首选。另外,每个小家都应在银行内存有一笔备用金,可以最大限度地保障家庭免受突发事件的困扰。
投资是骨灰级主妇的撒手锏。在银行内存有必须的启动资金,在确认自己已掌握必要的投资知识后,合格的主妇大多出手投资。基金、债券、股票、收藏、房产……只要适合自己,不妨用闲钱谨慎参与一下。虽然投资的风险高,但只有成功的投资,才能帮助自己的家庭抵御通货膨胀的风险。
经过上述"三级跳",恭喜你,小家将在你的精心照顾下衣食无忧,风雨不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