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走过60年,人们用各种方式追忆往昔,储存历史。在济南东郊,一位老人数十年来坚持积累生活中的点滴,工资条、证件、日记本等都在他收藏之列,现已形成44卷的家庭档案,记录了以老人家庭为代表的新中国普通家庭的变迁。
日积月累出的档案
10月1日,记者走进位于济南市东郊的黄台电厂生活区,今年已67岁的孟繁志老人早早等在楼下。当记者询问起家庭档案的时候,孟繁志老人透着几分自豪与不舍说,44卷家庭档案已经送到山东省档案部门收藏了,和其他几份家庭档案将在国庆节期间展出。
孟繁志曾是黄台电厂的一名职工。1955年4月5日他写下自己的第一篇日记,到现在从未中断,大概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他开始收藏一些能够记录生活点滴的东西,比如自己的工资条、各种证件、奖状、家用电器说明书等。孟繁志说,没有想到自己收藏的这些东西会引起社会关注,当时只是想人生短暂,想在忙碌的生活中能够留下一些纪念,给自己留个念想,等将来老了可以回过头看看。
据孟繁志介绍,他保留的这份家庭档案已增加到现在的44个档案盒,包括家史、通讯资料、家庭保健、家庭理财、文化娱乐、个人文稿等16个类别。
孟繁志说:"闲暇时最喜欢翻阅自己的家庭档案,这不仅是一种爱好,也能勾起回忆和思索。档案中有1993年和1994年的两个煤票本,1993年的用完了,而1994年的一张没用,这就见证了济南1994年取消煤票、实现煤炭敞开供应的历史。"
同时,孟繁志的这份家庭档案记录了济南黄台电厂的发展历史。"1958年建厂时,黄台电厂有12.5万千瓦的机组,其中有苏联的3个2.5万千瓦的机组。现在黄台电厂有92.5万千瓦的机组容量,但作为山东电厂'老大哥'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档案成了生活"留影机"
今年正巧是孟繁志老人结婚四十周年,老人兴致勃勃地给记者讲起了40年前与爱人旅行结婚的故事,当时旅行用的三张硬纸板火车票还保存在家庭档案中。
"1969年我们选择了旅行结婚。那时青年大都选择这种方式,但和现在的旅行结婚不一样,当时的目的就是为了省钱。所谓旅行就是和爱人坐火车从济南回烟台父母那里。我对济南的同事说在烟台举办婚宴,对家里人说在济南举办婚宴,这样就省下了婚礼钱。"孟繁志说。
他感慨道:"现在年轻人的婚礼可不一样了。1997年儿子结婚,新娘是用奔驰轿车接来的,婚礼上摆了十几桌宴席。婚后还去海南、广州、昆明等地旅游,往返都是坐飞机。女儿1999年结婚的时候又不一样,他们去新马泰、香港、澳门等地旅游,我也跟着领略了一下异国风情。他们的护照和飞机票和我那三张硬纸板火车票都一同归入了我的家庭档案。"
老孟的家庭档案中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一份假冒上海户口的"介绍信"又讲述了另外一个故事。原来是孟繁志1969年结婚时,托朋友在上海买了5件家具,但在火车站托运时遇到麻烦。由于当时物资紧张,为防止物资外流,只有上海人在外地工作,才能办理托运,这才有了这张假冒上海户口的介绍信。
在档案的记录中,孟繁志的"家"在这几十年慢慢"升级"。他记载的家史里说:"我们家的房子从最初的4个人住12平方米变成现在三室一厅,家具也是换了好几茬。刚住进电厂生活区时他买了一套白色皮沙发,2007年女儿又花了7000多元买了一套红木家具。"
"这都是党和国家这些年给老百姓带来的实惠。今年我在电视上看完国庆阅兵之后,真是非常激动。想想小时候,冬天穿的鞋连脚后跟都包不住,收成不好的时候只能去地里挖野菜填肚子,再看看现在的生活,不能比……"说着,老人泣不成声。
小档案大意义
孟繁志说,有些人对家庭档案的认识存在误区,他们对家庭档案不熟悉,总把它和人事档案、技术档案联系在一起。还有人觉得建立家庭档案没有啥用处,不值得下工夫。其实家庭档案可以让家庭管理条理化,同时对子女具有教育意义。
"记得2005年的一个早上,我家的电高压锅出了问题,老伴和我都十分紧张,不敢靠近。我立即找到家庭档案里的使用说明书给厂家打了电话,该厂在济南的售后人员两个小时后就来到我家,给换了一个新锅。遇到这样一个难题,若不是靠整理收集的家庭档案,哪能这么快解决!"孟繁志说。
"邻居家没带钥匙,防盗门开不开,也是我家庭档案帮的忙。不仅如此,家庭档案在方便生活的同时,还能帮教育下一代,回味历史,拥有一定的社会价值。"他说,有一次女儿看见档案中的一篇日记后在一边乐,问他"你怎么日记里全是没吃饱"。原来这篇日记是老孟1960年8月26日上大学时候写的,上面写着"现在的主要问题是粮食。我早上没有吃饱,中午没有吃饱,晚上没有吃饱。晚上就喝了两碗稀饭"。于是他给女儿讲了三年自然灾害、人们吃不饱饭的历史。"这些东西对教育下一代都是活生生的例子。"
孟繁志说,现在他的家庭档案基本上全部被山东省档案部门收录,在国庆期间展出,说明它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黄台电厂在2001年也启动了家庭档案试点工作,现在这个居民区的这几栋楼都在搞,希望这件事能够在更大的范围内推广开来。
"其实建立家庭档案并不难,只要你用心,你就不断会有新的发现,每次发现都会让你感到惊喜。开始的时候可以先从手边容易积累的资料开始,时间长了资料自然也就丰富了。刚开始的时候分类可以粗一些,以后随时进行调整和细化,家庭档案也就越来越合理。"孟繁志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