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10月1日新《保险法》正式实施的临近,不少保险公司现售的重疾险、分红险和万能险等中长期寿险产品开始进入停售倒计时,随之引发的新产品将涨价10%~20%的传言也越演越烈。在新旧产品交接的敏感时间点上,消费者该如何选择保险产品呢?
新《保险法》对保险合同订立、责任免除、诉讼时效等内容进行了很多方面的修订,引入了"不可抗辩"条款等内容,根据这些新要求,保险公司要对现有产品进行清理与重新评估,变更产品条款,进行产品的升级改造和重新报备。目前,中国人寿()、信诚人寿、新华人寿、泰康人寿等多款产品已经明确表示将停售或者升级换代。
由于新《保险法》多处体现了对投保人利益的保障力度,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也加大了保险公司的运营成本,市场普通传言,新产品可能会涨价10%~20%。
据CBN了解,目前除了占全国重大疾病保险市场份额的40%以上的中国人寿旗下两款老牌重疾险产品--"康宁终身"和"康宁定期"明确表示价格将上浮10%~15%以外,多数保险公司只传出新《保险法》实施后,新产品将整体涨价10%~20%的消息,但是具体哪些险种涨价、涨价幅度如何,目前仍未有明确的说法。
中国人寿人士告诉CBN,由于改造后的新"两康"将原来只保10类重大疾病调高到20类,扩大了保障范围,新产品也将根据不同的年龄段和身体状况提价10%~20%。信诚人寿人士表示,该公司"创未来"润泽两全保险D款和C款两个分红险产品将在9月30日后停售,至于是否有新的替代产品以及新产品的价格,目前尚不清楚。
在这样的背景下,投保人一般容易出现两种极端行为,一种是在部分保险代理人"停售了就再也买不到"、"新品将涨价"等方式的鼓动下,认为旧产品比新产品更便宜出现抢购;另一种是认为新产品会比旧产品保障范围扩大,持观望态度。
在新旧产品交接的敏感时间点上,投保人该如何选择,趁产品停售前抢购还是等新产品具体条款出来后再决定?
中国人寿保险专家告诉CBN,一般在投保一份保险产品时,除了考虑价格因素外,更重要的是根据自身的需求规模来考虑。单纯从价格来看,新产品确实存在涨价预期,不过,不同的保险产品,没有可比性,甚至同类型保险产品,也因为构成要素有差异,同样缺乏可比性,消费者不能将"停售"、"涨价"等作为投保的前提。
其次,购买保险产品应综合考虑身体状况、养老、子女教育、家庭理财等方方面面,根据自身需求规划购买。比如,目前"康宁"保障的重大疾病包括急性心肌梗塞、冠状动脉搭桥手术、脑中风后遗症、尿毒症、恶性肿瘤、瘫痪、重大器官移植手术、严重烧伤、暴发性肝炎、主动脉手术等十大类别,这十大类已经涵盖了72%以上的重大疾病,新产品添加的严重帕金森病、严重多发性硬化症以及严重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病等发病概率比较小,投保人可以根据自身的身体及经济状况来选择,而不能单凭价格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