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理财”免费网络账本(帐本),非常活跃的网上账本和理财圈子(www.17lc.net)〖理财圈〗 → 一对多是基金“二次革命”?
查看完整版本:一对多是基金“二次革命”?
2009/9/15 8:34:43
  主持人:国内基金业在今年9月份再度迎来一场盛筵,基金专户理财新一轮"一对多"申报业务风风火火展开,更有"有智之士"将之誉为基金业的"二次革命"。两位嘉宾对此怎么看?基金"一对多"在革谁的命?
  苏培科:这哪是什么"二次革命",反而有可能是对公募基金持有人的"二次损害"。当阳光私募模式被市场接受后,很多公募基金不甘寂寞,在收益分成的利益驱使下,打起了所谓专户理财的主意,实际上就是证监会给公募基金开放的一种私募产品。"一对多"长期看,还得凭借真本事才能获取绝对收益的优势。
  秦洪:基金专户"一对多"的出现,意味着两方面的变化。一是基金盈利模式发生改变,管理费从相对确定的管理基金份额提取向按盈利规模提取,这是一个进步。二是A股市场的资金来源,从以往单纯依靠银行、券商营销等向基金公司直接与大客户之间的沟通转变,有利于拓展A股市场的资金来源。当然,最终的效果如何,还要看基金专户与公募基金账户之间防火墙的能力。
  主持人:此轮基金专户"一对多"业务的客户门槛设定在100万元以上,将大多数普通老百姓都排斥在外,因此被称为"百万富翁的盛宴";众多明星基金经理也纷纷加入到"一对多"专户理财的管理中,把原来掌管的公募基金全都甩给了"后辈",这对原有公募基金的持有者是否公平?是否会引发新的一轮基金"黑幕"?
  苏培科:这倒不是基金公司想排斥普通客户,主要在于有一定规模的资金便于管理和沟通,也利于提成。明星基金经理调至"一对多"专户,此前的公募产品则让"新兵蛋子"来做,显然是对公募基金持有人不负责任的表现,日后难免会出现利益输送和"舍车保帅"的情形。
  秦洪:就目前来看,基金专户"一对多"与原先的公募基金之间的确存在一定的利益争夺关系,希望能够引起参与各方的重视。但引发新一轮基金黑幕的可能性并不大,一是基金内部防火墙有较大进步,二是监管力度也有很大提升,三是舆论监督能力也大大提高。
  主持人:基金专户"一对多"业务都将获取"绝对收益"当作投资目标,以区别于原有的公募基金,同时还引入了基金分成这一激励形式。从原来的基金业绩表现看,这一目标能否真正实现?
  苏培科:公募基金搞专户"一对多"本就是为了分成而来,实现目标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尤其是在目前公募与私募之间没有防火墙的情形下,基金公司会通过各种方式来实现私募产品的利益最大化,甚至会损害公募基金持有人的利益。如果将公募与私募产品分开管理,不在一个锅里搅,完全凭真本事来运作,可能未必能够实现绝对收益目标。
  秦洪:基金公司的盈利模式改变后,实现绝对收益的可靠性大增。客户们要求的是盈利的目标,超过了基金才能够拿到更多收益提成,这对提升基金经理的积极性具有极大的激励作用。
  主持人:在众多"一对多"业务推出后,目前的股市投资领域已经面临基金专户、公募基金、私募基金等多方角逐的局面。不同的投资者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投资方式进行参与?
  苏培科:证监会最好对目前基金公司一窝蜂式地发行"一对多"产品审慎把关,对一些建仓和减仓记录与市场走向完全相反的基金公司拒发专户"一对多"的批文。同时希望公募基金最好老老实实地做公募,将原持有人利益和信托责任放在首位,别为了公司利益最大化而去坑害原持有人和普通基民的利益。在目前的游戏规则下,买哪只基金可能都会让人心里不塌实,只能建议投资者慎重些,对那些漠视持有人利益的基金最好回避。
  秦洪:不建议一般投资者购买基金。从多年来的基金净值与上证指数的曲线对照表现看,基金未必能跑赢大盘。同时,基民对基金好坏的判断难度并不亚于对上市公司的区别与判断。所以,与其买基金,还不如自己直接买股票。不过,如果投资者看好A股未来走势,自己的选股能力又差的话,倒可对指数基金重点关注,并长期持有。
  ■主持人:汪世军 ■特约嘉宾:CCTV证券资讯频道财经评论员 苏培科 金百灵投资 秦洪
“一起理财”理财圈 © 2007-2025
Processed in 0.01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