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理财”免费网络账本(帐本),非常活跃的网上账本和理财圈子(www.17lc.net)〖理财圈〗 → 基金“一对多” 追捧之后有隐忧
查看完整版本:基金“一对多” 追捧之后有隐忧
2009/9/10 12:30:09


  渠道昂贵 收益难测 私募竞争 敬大欺小
  基金专户"一对多"一经开闸,便受到投资者的狂热追捧。上周,首个"一对多"产品在一天之内完成募集。只有在牛市末期才能火爆的场景,早早出现在"一对多"产品的销售上。然而,随着投资者投资热情高涨,"一对多"产品更多隐忧浮出水面。销售渠道存恶性竞争、绝对收益以及小基民利益难保障等成为棘手问题,需公募基金在未来市场中一一解答。
  与渠道博弈分成
  基金绑定银行吃暗亏
  公募基金业翘首已久的"一对多"业务正式推出。数据显示,于上周获批的39款"一对多"产品从本周起陆续进入运行状态。从目前募集的规模推算,首批"一对多"产品有望给市场带来上百亿元的资金。
  "一对多"业务的开展,对公募基金来说是一次新的业务尝试。但此前,对于银行提出与基金公司在"一对多"业务销售中四六分成、银行拿六的政策,证监会颇为恼怒。
  消息人士称,监管层认为银行在"一对多"业务的研发过程中"没有出什么力",分走太多费用可谓狮子大开口。但银行渠道对此也自有看法。"基金'一对多'指的是一个基金经理可以面对最多200位客户,对于银行来说,渠道也是'一对多',在基金销售旺季时一个分支行销售渠道就有十几家基金排队等待发售,如果基金在销售提成上没有让利,基金很难将这个渠道拿下。"一位银行渠道人士如此表示。此前,某基金公司内部人士曾透露,大型银行向基金开出的销售分成价码普遍偏高,且银行之间还互相攀比,层层提价,使得基金公司不得不在年底向渠道返点。
  首批进入发行程序的"一对多"产品,均为银行系基金,这也从一个侧面印证了银行渠道对于"一对多"产品的重要性。不过,也有一些基金在尽力发挥自身优势,如易方达基金本次动用直销渠道销售"一对多"产品,而以鹏华基金为代表的一批基金公司使用券商渠道。
  实现高收益尚存变数
  "一对多"并非稳赚不赔
  尽管基金专户"一对多"销售异常火爆,但未来能否取得较高的绝对收益却是市场最为担心的问题。
  "起初销售的火爆并不意味着未来业绩会很好。"业内人士分析认为,目前多家基金公司哄抢"一对多"业务,如果在一年后此项业务不能给投资者带来预期的绝对收益,"潮水"将很快退去。
  另外,多数基金公司把"市场下跌时'一对多'产品的股票仓位可降到零"作为宣传重点,但这一点恰恰是此前公募基金"玩不转"的操作手段。
  接近基金公司的人士透露,以往数据显示,基金主动性减仓往往表现得"后知后觉",减仓的主要目的只为应付赎回压力,并非在高位指数上及时看空市场并做出判断。
  难怪易方达副总裁刘晓艳此前表示,"一对多"产品不一定稳赚不赔,其业绩也不一定必然超过公募基金,更不一定能跑赢指数。从此类产品的投资说明书上,记者并未发现与最低收益或预期收益相关的条款。
  不少基民也表示,若不能跑赢同期指数,买基金专户"一对多"产品不如直接买指数型基金。这样,既能取得好的收益,还能省下交给基金公司20%的业绩报酬。
  代客理财竞争激烈
  赢过私募基金有难度
  随着基金专户"一对多"业务的开展,理财市场再起波澜。
  此前私募基金、银行和券商理财产品所占据的中产人群理财市场,在公募基金介入后显得更加热闹,这必将引发新一轮争抢"百万富翁"的竞争。
  从最近市场大幅下挫的情况看,私募的业绩要远好于公募基金。相关月度排名表显示,参与8月份业绩排名的225个私募产品,月度平均增幅为-3.18%,同期213只股票型公募基金的投资回报率为-9.166%,逊于私募5.99个百分点。
  市场普遍认为,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公募基金规模大又有仓位限制,股市大跌尤为不利。而私募基金规模小,可任意调仓,灵活性高。但是,如今基金专户"一对多"与阳光私募基金几乎无异,这将二者排于同一起跑线上,形成竞争在所难免。不过,业界一直认为,募集渠道并非竞争的关键,竞争的关键是投资团队实战能力与基金的绝对收益水平。
  将客户分三六九等
  小基民利益难以保障
  对于资金量较小的普通基民而言,"一对多"专户的推出,似乎没有带来多大好处,反而增添了他们的忧虑。
  "我们这些小基民都担心基民理财要分三六九等了,小户今后的服务、投资收益将得不到保证。"在某网站基金论坛中,有基民这样表示。实际情况也表明,从去年开始已有不少基金公司将旗下明星基金经理调离原岗位去管理专户理财,有的基金公司明确表示,未来业务重点将会向专户理财倾斜,包括人才配置、营销力度加大以及新产品设计等。基金行业向来人才紧缺,如果天平再倾向高端客户,普通基民享受到的服务很可能受到影响。
  据了解,目前"一对多"业务除了收取0.9%到1.5%的管理费以外,还可提取不高于整体业绩20%的提成。在悬殊的利益差距面前,基金公司如何防止公募与专户业务间的利益输送成了迫切要解决的问题。受到利益的诱惑,基金经理有可能在公募和私募间进行买卖操作,实现由公向私的"利益输送",在这一点上,基民很难有效监督其行为。
“一起理财”理财圈 © 2007-2025
Processed in 0.01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