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股市大幅震荡,让投资者再次想到"股市有风险、入市须谨慎"的警句。随着央行"动态微调"货币政策的声音响起,银行业内的债券类、信托类理财产品也重新抬头,发行量猛增
8月以来,银行债券和货币市场类理财产品发行数继续成为市场主体,发行数为44款,市场占比近50%。其中,人民币债券和货币市场类理财产品发行数为30款,外币债券和货币市场类理财产品发行数为14款。
货币债券类产品受热捧
长期以来,资本市场似乎有个规律:股市一跌,货币市场、债券市场的相关产品就受热捧。随着银行相关产品走俏,近期包括中行、工行在内的多家银行,宣布上调与货币和债券市场相关的理财产品收益率,以表示对央行政策的信任,可见贷款类产品仍存在稳定的市场空间。
8月以来,债券和货币市场类理财产品发行量继续高于其他理财产品,短期理财产品最受追捧,6个月期含以下产品市场占比近90%。
信贷类理财产品发行上升
信贷资产转让产品是银行将贷款贷给借款人,后将信贷资产通过信托公司平台转化成理财产品,再出售给投资者。8月以来,多家银行发行的信贷资产转让类、组合投资类理财产品明显增多。以兴业、光大、招行、民生银行最为突出。
信贷资产类产品包括用于新发贷款类和信贷资产转让类两种类型。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信贷资产类理财产品发行数为801款,发行占比为41.78%,与债券和货币市场类产品共同构成银行理财市场主力。6月,信贷资产类产品发行数超过债券和货币市场类产品,达202款,环比增长41.25%;其发行占比为46.01%,环比增加近5个百分点。
寻找适合自己的稳健产品
下半年政策变化及流动性变化将对股市形成影响,股市下半年行情难以出现单边大幅上扬,市场操作难度也将逐渐增大。这对部分稳健型投资者来说,需要降低股票的配置比例,适当增加银行理财产品、债券基金等稳健型资产的配置比例,以提高资产的抗风险能力。
专家表示,国内经济复苏过程肯定要快于国外,复苏力度也会大于国外市场。因此,在目前国际市场暂时处在高位时,投资者不妨考虑将QDII产品抛出,转而将资金投向国内市场。最近国内资本市场处于调整期,正好为QDII投资者提供了一个好机会。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投资理财要防范通胀和利率上行带来的风险,投资时最好不要购买期限超过1年的理财产品。
而外资银行人士认为,目前农产品在大宗商品中走势相对落后,现在全球市场都在担心长期通胀,农产品的价格将有不错的上涨潜力。投资者也可适当配置与农产品有关的银行理财产品。不过,投资者在选择产品时不要一味追求高收益,而要透过收益率看信贷资产质量,寻找合适的稳健产品。
股市近期大幅震荡,让不少投资者再次感受到稳健理财的重要性。银行方面似乎早有预感,自8月中旬以来,债券类、信托类等稳健型理财产品,呈现发行猛增态势。
稳健型产品须精挑细选
目前占据市场主流的仍是信贷类和货币、债券类产品,而一般此类产品门槛为5万元。业内人士称,银行是根据产品的风险和投资领域,同时考虑投资者风险承受能力设计门槛,一般市场上公认的低风险产品就是这两类,平均年化收益较低,在6%以下。另外,承诺保本的产品肯定也属于低风险。
专家认为,即使适合有投资经验的10万元门槛的理财产品,也有风险略低一筹的"精品",关键看投资者会不会挑选。有些产品因为不能保证本金,被监管部门列入高门槛序列,但其中也有投资价值较高的产品,并非所有门槛10万元的产品都是洪水猛兽。如某些产品部分承诺保本90%或更高,但最高预期收益率可能达到10%甚至更高。日前,某外资银行的2款产品因为港股行情不错而提前到期,其中一款挂钩港铁、中国中铁、中国铁建和中国交通建设4只港股的天天开心股票挂钩产品,还实现年化10.50%的最终收益。
另外,也有些投资者常有偏见,认为QDII就一定高风险,其他就是稳健型产品。其实,QDII只是一种投资方式。只要产品不承诺保本,投资者都有本金损失殆尽的风险。根据产品的投资方向和类别,一般会有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市场风险、管理风险和政策风险,所以,基本原则就是不做看不懂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