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写字楼里站着喷洒上香奈儿香水的女士,大街上走过手挎LV的小姐,当一部分男人身着笔挺阿玛尼西服,手带劳力士手表,不得不承认,我们已走进了可以容纳甚至推崇奢侈的时代。但与国外奢侈品市场不同,越来越多缺乏经济实力的年轻人,也在为各种奢侈品透支薪水。
吕小姐是一名杂志社编辑,每月工资和奖金加在一起也就3000多,但她却是不折不扣的名品追求者,衣橱里挂的都是迪奥、古奇。虽然被刷爆的信用卡不计其数,还背着负婆称号,但是吕小姐依然乐此不彼穿梭在市区各大名品店里,追寻拥有名品的满足和快乐。
在外企从事行政工作的刘小姐也喜欢用名牌。刘小姐每月收入4000多元,很喜欢从时尚杂志中搜集各类名品信息,不定期添置名牌服装、饰品。有时一条裤子就要花掉几个月收入,透支信用卡也是经常的事,但她觉得物有所值。在刘小姐的同事朋友圈子里,大多都是名品消费者,大家还经常在一起交流探讨。
在强大品牌力的影响下,用几个月的薪水买件衣服或透支信用卡加入高消费行列的人,是时尚潮人还是不懂得理财的非理性消费者?据58同城网招聘频道对当下白领薪资状况调查显示,约有七成的白领月收入在3000-5000元,收入过万的还不到一成。但是,在我国的奢侈品消费市场,像吕小姐、刘小姐这样的中低收入者已经成为主力军。此外,年龄层低也成为我国奢侈品消费群的一个显著特点。据了解,在国外,奢侈品牌的主要消费群为30到40岁之间的成熟消费群。我国奢侈品的消费者年龄层从20多岁的年轻人,到50岁左右的人都有。我国奢侈品消费明显分为了两个阶段,一是炫耀性消费,二是自我满足型消费。与国外相比,讲品位式的享受性消费比较少。在炫耀性消费心理作用下,一部分人透支钱包甚至透支身体。"月光族"、"新贫族"、"负翁族",在白领中已屡见不鲜。
名品虽时尚,但对于不同收入类别的消费者来说,如何消费还须三思而后行。专家建议消费者,在消费奢侈品时,首先要保证有与之相对应的收入来支撑,且将消费金额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占总收入的较小比例,这样才算理性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