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理财”免费网络账本(帐本),非常活跃的网上账本和理财圈子(www.17lc.net)〖理财圈〗 → 悠悠芳香话古墨
查看完整版本:悠悠芳香话古墨
2009/8/11 18:30:58
  古墨,是人类文明的产物,自古以来就被人们视为"文房四宝"中的至"宝",它不仅是传统的书写用具,同时更是集诗、书、画、印等诸多艺术为一体的艺术品,极受收藏爱好者的青睐。
  徽墨独领风骚
  古墨主要有松烟墨、油烟墨、石墨和漆烟墨等四种,除此外还有朱砂墨、再和墨等。但人们常见的多为松烟墨和油烟墨,特别是传承至今的油烟墨。油烟墨主要采用植物油烟,并加入牛皮胶、珍珠、麝香、冰片等为原料,所制墨品润泽有光、郁香沁人,为古墨中的大类。
  中国的古墨制作历史悠久,流派众多,且风格迥异。但纵观古今,能堪称质地上乘、外观精致而又为人传颂的当数徽墨。在历史上,徽墨制作曾出现过两个鼎盛期,一个是在宋代;另一个则出现在明中晚期。
  据有关史料记载,当时随着徽商的崛起,徽州地区到处"墨肆林立,墨工如潮",以至于最终形成了歙墨、休宁墨、婺源墨三大流派。歙墨以潘谷为领军人物,休宁墨以休宁县墨家汪中山、邵格之、汪春元等为代表,婺源墨则是婺源詹姓家族所创,特点是墨品朴实,多具民间艺术风格。
  到了清代,自徽州出了曹素功、汪近圣、汪节庵、胡开文四大墨王后,遂形成了徽墨独领神州风骚的地位,至今仍盛名不衰。此四大墨王所制墨品各有千秋,比如曹素功的"紫玉光"墨,据说还是康熙帝当初南巡时,曹素功乘机献佳墨,皇帝龙颜大悦而赐下此名。
  蕴藏文化内涵
  通常来说,古墨多为固体状,除墨汁外,一般根据墨的质量、材料的精美程度和图案内容,依次分有御墨、贡墨、文人自制墨、集锦墨、彩墨、礼品墨、纪念墨和药墨。其中又以御墨、贡墨、文人自制墨为最,也最受古墨收藏者的青睐。上海市收藏协会宣传部主任王毅先生便是国内著名的古墨收藏家,笔者在他处也受益匪浅。现叙述一二,与君同乐。
  所谓"御墨",即为封建王朝时专供帝皇所用之墨,它源自唐代。唐末制墨名家李超、李廷珪父子技艺超群,所制御墨丰肌腻理、光泽如漆,被人誉为"廷珪墨为天下第一品"。清代的御墨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宫廷内务府御书处墨作所制;第二种是由宫廷御书处按钦定纹样向徽州等地墨家订制,所制御墨艺术性很强。历史上除了李超、李廷珪为皇帝制作御墨外,还有宋代的张遇、潘谷,元代的朱万初,明代的罗小华等。
  "贡墨",指的是进呈皇帝的墨,它分两种形式:一是按旧制征贡,二是为朝廷大臣官吏为得宠于皇帝而嘱墨家订制。贡墨形成于唐代,特别是唐末时的著名墨工李廷珪等人,常有贡墨进献。北宋年间,随着社会的安定,经济的繁荣,贡墨所用的原料也开始珍贵起来,并加入了脑麝、金箔等,致使贡墨更为郁香精美,珍贵而又奢侈。到了清代,更是大兴贡墨之风。同时,由于康熙和乾隆两帝均擅长舞文弄墨,故使徽州的制墨业得到了极大的振兴,贡墨的制作也越来越精致。特别是汪节庵贡墨,被后人称为"光可以鉴,锋可以截,比德于玉,缜密而栗"。
  而"文人自制墨",则专指是文人雅士、书画名流和达官显贵所制墨,即请墨家按自己的情趣和意愿订制,质精量少,具有一定局限性。一般来说,此类墨既有集诗、书、画等为一体的造型艺术,又有相当的文化内涵。文人自制墨始于东魏,传承至今,历代不衰。从东魏韦诞自制墨开始,一直到唐代李阳冰、韩熙载,宋代诗人黄山谷、陆游、书法家黄庭坚,文人自制墨均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
  清代至民国时期,文人自制墨更是达到了高潮。大批的文人雅士、书画名流纷纷把自己的生活情趣寄托于一锭锭古墨上,所以也就十分追求墨的质量和外观造型,以及墨上的诗情画意。不仅造型迥异,而且内容题材也相当丰富,极大地提升了中国古墨的文化内涵和艺术品位。
  古墨走上拍坛
  古墨,作为中国墨文化的载体,随着民间收藏热的不断升温,其承载的艺术和经济价值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2007年,在中国嘉德举办的"文房清韵---清代砚墨笔印"专场拍卖会上,一锭清乾隆"御制咏墨诗"墨,以128万元人民币的高价落槌;而一套估价40万元的清乾隆"御制西湖十景诗彩朱墨",更以448万元高价成交,并打破了徽墨拍卖世界纪录。
“一起理财”理财圈 © 2007-2025
Processed in 0.01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