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摄影 新报记者 许凯
部分产品标注合规
据了解,银监会在《关于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投资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中,要求商业银行将理财客户划分为有投资经验客户和无投资经验客户,并在理财产品销售文件中标明所适合的客户类别;仅适合有投资经验客户的理财产品的起点金额不得低于10万元人民币(或等值外币),不得向无投资经验客户销售。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部分银行的理财产品已开始按照新规定进行标注。比如中国银行新推出的几款"搏·弈"系列理财产品说明书中,就在"适合客户类别"一项注明"有投资经验的客户及无投资经验的客户";而一款中银智富理财计划的产品说明书"适合客户类别"一项则注明"有投资经验的客户"。又如建行上周发售的几款利得盈信托贷款型产品中,第77期产品就在"适合客户类别"一项注明"有无投资经验的客户均可购买本理财产品",而对于第78期和第79期产品则注明"本理财产品仅适合有投资经验的客户购买"。
对于认购起点金额,两家银行也都按照新规定,将仅适合有投资经验客户购买的产品,起点金额提升至10万元人民币;将有无投资经验的客户均可购买的产品,起点金额仍定为5万元人民币。
而有些银行的理财产品则沿用了以前的标注方式。比如一款8月3日开始募集的信托投资型产品在"目标客户"一项就注明适合"保守型、稳健型、平衡型、成长型、进取型的个人客户"。另一款新推出的理财产品则只在产品说明书中标注了产品本身的风险评级为"稳健",对于适合的客户则没有明确说明。
"经验"判定标准不一
虽然新规则明确要求银行将理财客户划分为有投资经验客户和无投资经验客户,但对于"投资经验"的判定并没有给出统一标准。日前,记者以投资者身份走访了本市几家银行网点,发现在购买理财产品前,银行都会要求市民先做一个有关投资风险承受能力的测试。但在测试内容、结果评定及"有无投资经验"的判定上,各家银行都不一样。
比如一家银行的测试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风险承受能力测试,测试内容包括投资者年龄阶段、投资目的、风险承受水平、投资目标、对于投资表现的态度等,以此对客户进行打分分类;第二部分为证券投资风险承受能力测试,内容包括投资者有无股票投资经验、有无股票投资知识、是否知道可能出现本金损失、是否知道可能出现收益低于银行存款的情况、工作人员是否已向其提示了投资风险以及可能出现的最不利情况等,如果其中有一项是"否",就视为不具备购买较高风险产品的条件。
而另一家银行的测试内容则包括市民以前主要的资金投向,是否购买过基金、股票、国债、非保本理财产品,投资目标,是否已了解该款产品的投资风险等,并根据市民答案的累计分数对其进行分类,判断是否可以购买该款产品。
记者发现虽然这两家银行的测试内容中都包括有关市民以往投资经历的问题,但在最后的测评结果中并没有关于该投资者"有无投资经验"的明确结论。
对于测评结果与"有无投资经验"的"挂钩"问题,有银行人士解释说,如果测评结果说明这个投资者有较高的投资风险承受能力,以前又曾购买过类似产品,就可以算作"有投资经验";如果有较高风险承受能力,但没买过类似产品,也只能算作"无经验",不能第一次就买风险较高的产品,而要从低风险产品买起。但也有银行人士表示,是否购买过类似产品只是测评的一部分,投资者是否能购买高风险产品要看测试的总体结果。
记者同时发现,对于市民提供的投资经历,银行也无法核实,因而市民的测评答案真实与否就全凭自觉。
市民反应
对于"有无投资经验"标准不明的问题,一些市民也表示困惑。
一位先生告诉记者,他一直炒股,也买过基金,但从未买过银行理财产品。"不知道按照银行的标准,我是不是有投资经验?还是要买理财产品时,以前在股票、期货、基金、黄金方面的投资经历都不算数?"他问。
一位小姐在听到记者的问题后反问道:"我以前在朋友的指导下买过股票和基金,都赚了钱。但我对股票和基金的投资知识并不了解,只是朋友告诉我买什么我就买什么,告诉我什么时候卖就什么时候卖。这样我算是有投资经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