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市场流动性依然充裕,但7月份以来,货币市场收益率却持续走高,受此带动,银行近期新发的债券、票据类理财产品收益率连连上涨。相对于储蓄来讲,债券、票据类理财产品的吸引力越来越大。
货币市场利率持续走高
央行的货币回笼力度,对银行理财市场产生影响,尤其是央票收益率的变化,是债券、票据类理财产品收益率的风向标。7月初以来,央行每周例行操作的3月期央票发行利率持续上调。时隔7个月再次发行的1年期央票,截至昨天,1年期央票已连续发行5期,收益率是一期高过一期。7月9日首次发行的1年期央票利率达1.5022%,大大高于市场预期。接下来的几期1年期央票发行利率,分别是1.5950%、1.6467%、1.6984%、1.7397%,至此,1年期央票中标利率也已连续5周上行。
与此同时,与央票同步进行的央行正回购利率,也是日益走高。值得注意的是,昨天最新的一期央行正回购交易量,与利率同时大幅增加,交易量近期首次突破1000亿元,达1200亿元,回购利率达1.16%,也创近期新高。
业内人士分析,进入7月份以来,央行已对货币政策进行微调,尽管没有明确表示紧缩,但是货币市场收益率提升,早已说明市场资金流动性在收紧,如果未来流动性仍有泛滥之势,不排除央行进一步加大货币回笼力度,届时票据利率整体上将继续保持上升态势。
部分银行提高产品收益率
由于债券、票据类理财产品募集的资金,主要投资于货币市场,货币市场利率上扬,将对这类产品带来利好。记者对部分银行7月份以来发行的债券票据类理财产品作了比较。以上海银行为例,该行7月6日发行的点滴成金人民币3个月期理财产品,年收益率为1.8%,7月20日发行的同类产品年收益率,就升到1.82%。工行近日发布公告称,根据《中国工商银行"灵通快线"个人超短期人民币理财产品说明书》中,关于"银行将根据存款利率变动及资金运作情况不定期调整预期最高年化收益率"的约定,中国工商银行自2009年7月29日起,将"灵通快线"个人超短期人民币理财产品 (代码:LT0801)的预期最高年化收益率,由1.30%调整为1.40%。另外,招商银行的岁月流金系列人民币理财产品中,投资周期为14天、21天、30天和60天的四款产品,收益率在一个月中连续两次上涨。
不过记者也观察到,尽管货币市场收益率已持续一个多月走高,但部分银行陆续发行的同期限债券、票据理财产品收益率却纹丝不动。业内人士表示,尽管货币市场收益率水平对理财产品收益率的影响有滞后效应,但银行如果一直保持原来的产品利率水平,则有同投资者争利的嫌疑。银行发行稳健收益型理财产品的主要目的,是吸收存款,而稳健型投资者对收益率的变化也较为敏感,如果同类产品收益率差距较大,则客户有望向相对高收益产品转移。